《還碳于地球:碳捕獲與封存》概括性地介紹了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CCS)對于目前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意義;詳細分析和介紹了二 氧化碳的捕獲、運輸、封存的機理,以及技術開發(fā)、示范工程等;介紹了國際上二氧化碳減排的法律政策以及CCS的潛力等,最后介紹了二氧化碳的綜合利用!哆碳于地球:碳捕獲與封存》通俗易懂,內(nèi)容豐富,適合于能源、化工、二氧化碳減排等領域的大專院校研究生及科技工作者閱讀,也可供欲進入這一專業(yè)領域者參考。
自然界的諸多現(xiàn)象,如海平面上升、洋流異常、極端氣候頻發(fā)……被認為是與二氧化碳的排放直接或間接相關,這些問題正時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為了維持子孫后代在地球的繁衍生息,人類必須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一場人類生存與碳排放的博弈在所難免……研發(fā)和推廣低碳技術被視為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方法。在各類低碳技術中,碳捕獲與封存技術(CarbonCaptureandStorage,簡稱CCS)被寄予厚望,但同時又飽受爭議……《還碳于地球:碳捕獲與封存》為您全面展示了CCS的背景、歷史、技術可行性、存在的問題以及CCS實施的情況和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能否在未來擔負起艱巨的碳減排任務?經(jīng)過30年的積累,我國的裝備制造業(yè)是否已為CCS技術的應用做好了準備?……在做出正確的回答前,我們期待著您和更多的入對CCS給子關注!
肖鋼,1984年畢業(yè)于東北大學熱能工程系,1992年獲得丹麥技術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著有《燃料電池技術》、《黑色的金子——煤炭開發(fā)、利用與前景》、《新能源經(jīng)濟引領新經(jīng)濟時代》、《低碳經(jīng)濟與氫能開發(fā)》、《大規(guī)模化學儲能技術》、《分布式能源綜論》、《觀瀾集》等。目前供職于國有大型能源企業(yè),是英國皇家化學會院士(FRSC)、國際節(jié)能環(huán)保協(xié)會(IEEPA)專家、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氫能專業(yè)委員會理事、清潔煤技術全國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煤炭轉化》雜志理事會常務理事代表、中國二甲醚協(xié)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重點產(chǎn)業(yè)知識產(chǎn)權聯(lián)盟特聘專家、美國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客座教授、西北大學客座教授、同濟大學客座教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作為主要發(fā)明人,享有國際及中國授權和受理的專利180余項。
馬麗,2004年內(nèi)蒙古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本科畢業(yè),2007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得工學碩士學位。2007年參與肖鋼博士《燃料電池技術》專著的編寫,并與肖鋼博士合著了《黑色的金子——煤炭開發(fā)、利用與前景》。目前供職于國有大型企業(yè),主要圍繞燃料電池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以及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與埋存等開展工作。研究領域主要為氫能及燃料電池,對其他清潔能源以及新能源技術也有較多研究。
肖文濤,出生于丹麥哥本哈根,2003年回到中國,F(xiàn)就讀于Western AcademyofBeijing,所學課程涉及化學、物理等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非常關注燃料電池、二甲醚、太
肖鋼,1984年畢業(yè)于東北大學熱能工程系,1992年獲得丹麥技術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著有《燃料電池技術》、《黑色的金子——煤炭開發(fā)、利用與前景》、《新能源經(jīng)濟引領新經(jīng)濟時代》、《低碳經(jīng)濟與氫能開發(fā)》、《大規(guī);瘜W儲能技術》、《分布式能源綜論》、《觀瀾集》等。目前供職于國有大型能源企業(yè),是英國皇家化學會院士(FRSC)、國際節(jié)能環(huán)保協(xié)會(IEEPA)專家、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氫能專業(yè)委員會理事、清潔煤技術全國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煤炭轉化》雜志理事會常務理事代表、中國二甲醚協(xié)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重點產(chǎn)業(yè)知識產(chǎn)權聯(lián)盟特聘專家、美國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客座教授、西北大學客座教授、同濟大學客座教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作為主要發(fā)明人,享有國際及中國授權和受理的專利180余項。
馬麗,2004年內(nèi)蒙古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本科畢業(yè),2007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得工學碩士學位。2007年參與肖鋼博士《燃料電池技術》專著的編寫,并與肖鋼博士合著了《黑色的金子——煤炭開發(fā)、利用與前景》。目前供職于國有大型企業(yè),主要圍繞燃料電池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以及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與埋存等開展工作。研究領域主要為氫能及燃料電池,對其他清潔能源以及新能源技術也有較多研究。
肖文濤,出生于丹麥哥本哈根,2003年回到中國,F(xiàn)就讀于Western AcademyofBeijing,所學課程涉及化學、物理等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非常關注燃料電池、二甲醚、太陽能等新能源及低碳技術的研究進展,曾于2009年接受“BeijingKids”雜志有關資源保護方面的采訪,F(xiàn)任Core(可翼)公司總經(jīng)理。
為什么要進行碳捕獲與封存
1.1 減排需求
1.2 什么是碳捕獲與封存
1.3 碳捕獲與封存的減排優(yōu)勢
1.3.1 碳捕獲與封存巨大的減排潛力
1.3.2 長期減排成本低廉
1.3.3 填補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減排潛力
1.4 碳捕獲與封存對公用事業(yè)和能源企業(yè)的啟示
1.4.1 在低碳經(jīng)濟中取得卓越績效需要馬上采取行動
1.4.2 對公共事業(yè)和能源公司的建議
1.5 碳捕獲與封存的市場前景
二氧化碳捕獲的可行性
2.1 二氧化碳捕獲概述
2.2 碳捕獲技術的概念與應用領域
為什么要進行碳捕獲與封存
1.1 減排需求
1.2 什么是碳捕獲與封存
1.3 碳捕獲與封存的減排優(yōu)勢
1.3.1 碳捕獲與封存巨大的減排潛力
1.3.2 長期減排成本低廉
1.3.3 填補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減排潛力
1.4 碳捕獲與封存對公用事業(yè)和能源企業(yè)的啟示
1.4.1 在低碳經(jīng)濟中取得卓越績效需要馬上采取行動
1.4.2 對公共事業(yè)和能源公司的建議
1.5 碳捕獲與封存的市場前景
二氧化碳捕獲的可行性
2.1 二氧化碳捕獲概述
2.2 碳捕獲技術的概念與應用領域
2.3 二氧化碳捕獲技術
2.3.1 二氧化碳捕獲技術的特點和發(fā)展現(xiàn)狀
2.3.2 幾類主要的二氧化碳捕獲系統(tǒng)
2.4 二氧化碳捕獲原理和性能
2.4.1 化學吸收法
2.4.2 物理吸收法
2.4.3 物理化學吸收法
2.4.4 新型捕獲技術
2.5 二氧化碳捕獲的成本
2.6 降低碳捕獲與封存成本的辦法
2.6.1 降低碳捕獲與封存成本有賴于捕獲技術能效的提高和煤炭利用方式的突破
2.6.2 規(guī);瘧媒档吞疾东@與封存成本
2.7 二氧化碳捕獲:風險、能源和環(huán)境
二氧化碳運輸韻安全可靠性
3.1 二氧化碳的運輸概述
3.2 二氧化碳的運輸方式
3.2.1 二氧化碳管道設計和運行
3.2.2 二氧化碳管道的選址和建設
3.2.3 二氧化碳管道的監(jiān)測和安全性問題
3.3 二氧化碳的運輸成本
二氧化碳封存現(xiàn)實嗎?
4.1 二氧化碳的地下封存
4.1.1 地下封存概述
4.1.2 二氧化碳地下封存技術和機制
4.1.3 封存地點的地理分布和容量
4.1.4 風險評估和環(huán)境影響
4.1.5 地質封存的成本
4.2 二氧化碳的海洋封存
4.2.1 海洋封存概述
4.2.2 海洋封存機理和技術
4.2.3 生態(tài)和環(huán)境影響及風險
4.2.4 海洋封存的成本
CCS技術的發(fā)展狀況與潛力
5.1 碳捕獲與封存的發(fā)展狀況
……
碳捕獲與封存相關法律政策
二氧化碳綜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