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為“全國高等醫(yī)藥院校藥學類專業(yè)第三輪實驗雙語教材”之一。全書內容圍繞中藥鑒定工作需要掌握的方法與技術編寫,包括中藥性狀與顯微鑒定實驗、中藥理化鑒別實驗、中藥分子鑒定實驗和中藥鑒定綜合設計性實驗。本教材既注重性狀、顯微和理化鑒定等基本鑒定技術的訓練,又新增了中藥特征圖譜、DNA分子鑒定等專屬性鑒定實驗內容,滿足中藥
中醫(yī)病證方藥要訣
中成藥的廣泛應用為廣大患者帶來實實在在的益處,促進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然而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中成藥的不合理應用日益凸顯。本書從辨證用藥、辨病用藥、辨癥用藥、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用藥、中成藥聯用、中西藥聯用、內外同治、超說明書用藥等方面對常用中成藥和中藥新藥的用藥思路、注意事項、循證證據等進行了論述,可為從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
《中醫(yī)師承學堂:中日韓經方論壇》為中華中醫(yī)藥學會2011年6月在北京主辦的首屆"國際(中日韓)經方學術會議暨第二屆全國經方論壇"現場精彩內容的"完整錄音、完全實錄",將其以文字形式原汁原昧地呈現給讀者,以補不能親身參會的遺憾。會議不僅有在理論、臨床上都造詣頗深的著名經方家如馮世綸、黃煌、李士懋、黃仕沛等"傳道、授業(yè)、解
本書系統(tǒng)整理了第六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指導老師潘樹和教授臨床50余年中積累的關于中藥應用的寶貴經驗。本書分為總論、各論兩篇,總論部分重點闡述了《神農本草經》的重要價值、中藥治病機制、臨床治病用藥原則與思路、藥物配伍和煎服方法等;各論部分參照《藥品化義》風、濕、寒、氣、血等十三門形式,分類展示了筆者關于臨床
杜仲是中國特有名貴滋補藥材,其藥用歷史悠久,臨床應用廣泛。同時,杜仲是我國特有樹種,經濟價值高,資源稀少,被我國有關部門定為國家二級珍貴保護樹種。本書結合編者多年從事杜仲研究經驗,參考國內外杜仲研究的最新進展,系統(tǒng)、全面地總結了有關杜仲的研究成果,內容包括杜仲的植物學特征、栽培工程學研究、化學成分研究、生藥學研究、藥理
本書是關于草藥學大師廣佑公的傳世之作。廣佑公,生于1884年,卒于1960年,是庵背新寨出名的草醫(yī)郎中。他不僅精通草藥的運用,還通曉書法、番批、玄學等多方面知識。這本書通過75種草藥的介紹,將廣佑公的智慧與經驗融入生動的故事中,使讀者在品味故事的同時,輕松掌握草藥的奧秘。
《中藥鑒定技術》依據中藥質量檢測、中藥驗收等崗位群中的中藥鑒定相關職業(yè)能力要求進行編寫,打破傳統(tǒng)的課程模式,改為適用于中藥實際生產檢驗的“項目-任務式”課程體系,以“來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理化鑒定”四大經典鑒定以及其他鑒定方法為基礎,劃分出6個項目36個典型工作任務,優(yōu)化課程內容體系,突出實用性,是一本具有醫(yī)藥
本書以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門公布的藥食同源的物質為主,詳細介紹它們的來源、別名、性味功效、藥典與標準、形態(tài)特征、餐飲舉例等,整理相關文獻,并配有高清藥材植物圖及飲片圖。本書梳理了藥食同源中藥的基源、鑒別、品種沿革及其與實際應用的關系,圖文并茂,簡明實用,適用于中醫(yī)學、中藥學、食品學專業(yè)等相關專業(yè)的教師、學生和研究人員閱讀,
《植物王國里的本草故事》收錄50種常見草本藥物,涵蓋天門冬、紫蘇、文殊蘭、落地生根、藿香等人們熟知的本草植物,通過精美、細膩、活潑的手繪圖和清晰的實物圖還原每一種藥用植物的樣貌。每種本草都有一個生動有趣的傳說或故事,50種本草植物,50個精彩的故事,向讀者展現了一個繽紛多彩、趣味無窮的中草藥世界。書中還介紹了植物的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