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吳鎮(zhèn)的傳世繪畫96件,采用一畫一文的方式進行解讀欣賞。全書共七個部分,分別是松石篇、山水篇、漁夫篇、梅竹篇、書法篇、作品圖錄以及附錄。希望通過這些作品的呈現,能夠讓讀者了解到吳鎮(zhèn)繪畫藝術的不同發(fā)展歷程和審美風格。本書注重對作品的詳細解讀和分析,從藝術風格、表現手法、象征意義、收藏流傳等多個角度進行解析,幫助讀者
本書稿是中國美術學院專業(yè)基礎教學部新編系列之一的《中國傳統(tǒng)書畫基礎——人物線描》。陳超歷老師豐富的經歷,使得他得以系統(tǒng)正規(guī)地接受不同風格的影響與訓練,這在各地學院日趨封閉的今天實為難得。于是他的構圖、造型與筆墨便帶有南北畫風不同的痕跡。書稿從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現了中國美術學院傳統(tǒng)書畫課程的人物線描,陳超歷老師連續(xù)使用了宿
李衎是元代政治和文化上極為重要的人物。其一生揚歷中外,是元初文化藝術領域的領袖人物,交游遍及政治、文化、藝術、收藏等各領域!吨褡V詳錄》是竹譜類著述的集大成之作,它既是對之前此類著作的全面總結提升,也是后代相關著作的源頭所在,為當下中國畫傳承提供了基本功訓練的范本,因此它在竹譜史乃至在繪畫學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本書運用
本書分“概述與源流”“課程知識點”“講解與練習”三部分,內容包括:關于古典繪畫、源流和脈絡、何為古典繪畫的元素及解析學習的意義等。
本書借助風格學和圖像學的分析,以及社會學、文化史等相關領域的支持,對晚明時期的版畫、書籍和商業(yè)印刷的關系進行探討,同時,以版畫印本的生產為聯(lián)結點,觀察出版文化在不同地域間的傳播和演變。本書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在所謂的“版畫的黃金時代”表象之后,萬歷年間出現的一個重要變化,是以“徽州風格”為主體的書坊逐漸擺脫掉逐利而印
本書以素描的基本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案例為主要內容,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素描基本技能,循序漸進、系統(tǒng)地介紹了素描的繪畫方法、步驟和理論。全書共10個單元,主要包括素描基礎知識、素描入門方法、單獨幾何體的畫法、單獨幾何體素描練習、單獨靜物的畫法、單獨靜物素描練習、水果及蔬菜的素描練習、人頭像練習、幾何體組合練習、靜物組合練習等內
本書以舟山漁民畫研究為例,揭示鄉(xiāng)村藝術原生創(chuàng)造力的內涵及價值,展現原生創(chuàng)造力轉化為自覺藝術創(chuàng)作力的途徑及方法。結合實際總結原生創(chuàng)造力在鄉(xiāng)村藝術振興中發(fā)揮價值的配套機制、舉措建議。具體研究分為六個部分組成:一、提出研究問題,綜述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現狀。二、藝術創(chuàng)作啟蒙階段研究。整理與總結漁民畫創(chuàng)作輔導理念、輔導方法、實踐步
本書是作者表達在自然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本書主要針對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使用,全書用專業(yè)、概括和簡練的手法講解風景寫生的表現技法。風景寫生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為設計作鋪墊,從構思到最終完成經歷了主題、觀察、取景、構圖、表現等步驟,進而來表達其內容和特征。該書稿圖文并茂,結構合理,編寫思路清晰,內容豐富,全方位地介紹了風景寫生
本書以山西版畫家的作品為載體,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代表的畫家及作品做了系統(tǒng)性梳理,從研究的角度對一代又一代的山西版畫藝術成果做了系統(tǒng)展示。全書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篇以“人民的力量”為主題,分別從先驅者、耕作者及工業(yè)化三個角度概述了中國人民火熱的斗爭和壯麗的生活;下篇以“舊貌換新顏”為主題,從光輝足跡到城市和鄉(xiāng)村的時代
本書以傳統(tǒng)文人畫為根基,參考總結歷代名家繪畫作品,從最基礎的用筆、用墨入手,講解了國畫的創(chuàng)作方式。從國畫愛好者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內容全面覆蓋了國畫花鳥、山水、人物三大類,每一門類又展開多個章節(jié),從局部到整體,講述了繪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