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碗盛雪》可視為作家姚偉關于中國古典藝術的“談藝錄”。與其他談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不同的是,本書試圖通過對倪瓚、八大山人、弘仁、陳洪綬等古典藝術大師及其繪畫作品的解讀,探尋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在他們作品中留下的印跡。作者在文章中介紹大師們的經(jīng)歷、所處的時代背景,再由作者個人的感悟串聯(lián)成篇。全書資料豐富,是作者多年研習中國傳統(tǒng)哲學
本著作以19世紀下半葉法國藝術展覽的變革為切入點,針對性地選擇了幾個不同類型的案例,并通過圍繞這些展覽的藝術批評進行研究,試圖探究藝術家、批評家和公眾各自的視角變化,藝術展覽中的核心問題以及批評術語的含義等問題;試圖構建、厘清藝術展覽批評在藝術家、藝術家作品、公眾之間的紐帶作用以及對法國市民藝術趣味的確立。借助大量文獻
本書稿由胡仁烏力格爾、好來寶研究,樂器、舞蹈、安代研究,英雄史詩、民歌研究和蒙古曲藝研究等四個部分組成,收錄22篇論文,其中涉及胡仁烏力格爾、好來寶、樂器、珠拉舞、安代、英雄史詩、民歌及蒙古曲藝等多種原生態(tài)藝術體裁,并對每一種體裁進行了文化研究。蒙古原生態(tài)藝術文化是草原文化的主體,是中國當代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中華
本書包括從理性崇拜、荒誕體驗到藝術自治——孟祿丁的藝術道路;“元速”系列;“朱砂”系列;自述1979-2006;大事記年表;作品圖錄六部分。
本書內(nèi)容包括:圖像寓言——蔡廣斌的影像水墨;水墨依然存在一一蔡廣斌之路;黑鏡中的手工影像一一蔡廣斌近作解析;窺視人性的真實——蔡廣斌影像水墨繪畫解讀;并置、融匯、移位——蔡廣斌“影像水墨”之當代敘事與表達等。
該書是武漢美術館2014-2018這四年工作的一個回顧和總結。內(nèi)容包括自主策劃的品牌展覽(如江漢繁星計劃;水墨雙年展等)、地域性的美術梳理展覽(如武漢老櫥窗、老照片展、工業(yè)版畫題材展覽等)、學術研究性質(zhì)的大師展(如蔣兆和展;石魯展;黃賓虹展等)、國內(nèi)外的各種交流展、少兒展等。與展覽同步的還有武漢美術館的收藏研究工作,以
本書主要收錄民國時期美術著作、美術期刊、報紙美術副刊、美術社團資料等方面的文獻,多方位地呈現(xiàn)了民國時期美術方面的成就。大多資料系首次出版,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為研究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借鑒。
這是一部攝影集。本書系作者自2003年以來,以江西師范大學瑤湖校區(qū)為樣本,進行為期18年的影像觀察,從作者萬余張珍貴影像中遴選出的200余張代表性作品。內(nèi)容按生態(tài)景觀、校園民俗和街拍小品三個類別進行編排,并將攝影作品的技術參數(shù)做了標示,同時對單幅攝影創(chuàng)作的思路進行了描述和講解,最后對整個選題的意義進行了闡釋,全景式地展
本書收錄了黃炎培故居——立本堂、浦東機場、祖國,今天是您的生日、城市欲望、印象浦東、外灘晨曦、天際線、迢遞高速、浦東浦東、洋山深水港等。
本書收錄了2021年度“專業(yè)獎學金”獲獎作品,這些作品不僅風格多元,形式豐富,凝聚了學生們的心血和智慧,為藝術專業(yè)師生提供一本教學成果展示和學術思想交流的出版物,同時向讀者呈現(xiàn)了湖北美術學院的教學成果,以及構建學科內(nèi)涵式發(fā)展、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藝術人才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