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西周中期在西方興起,經過長達600余年的發(fā)展,最終在公元前3世紀的后期,建立了統(tǒng)一的秦帝國。秦文化也經歷了類似的興衰過程,在此期間,它與比鄰的“戎狄”文化發(fā)生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不但決定著秦文化的面貌,也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秦人的族群屬性和“性格”。此前對于秦與“戎狄”文化的關系,學術界并沒有專門的研究論著。本書
《長江萬里青——長江流域青銅器精品圖錄》收錄了本次展覽展出的全部118件(套)青銅器,根據展陳大綱內容,圖錄分為“既田疾兵”“設宴饗客”“異彩華章”三個主單元,并選取長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八件國寶級青銅器,另設“物華天寶”單元,涵蓋長江流域代表性的青銅農具、兵器、炊器、宴飲器、祭祀用具和樂器,集中展現(xiàn)長江流域青銅文明時代
1970年10月發(fā)現(xiàn)的何家村遺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淡忘,反而以獨有的魅力,謎一樣地吸引學界不斷地探索、破解。唐代宮廷貴族生活、金銀制作工藝、租庸調制、道教和醫(yī)藥、胡人和胡風等,都能在它們身上看見。何家村遺寶的主人是誰?精美的器物來自哪里?何時被埋入地下?為什么要埋入地下?國家寶藏守護人齊東方教授,為您解讀何家村遺寶
已刊行的《殷周時代青銅器之研究》和《殷周時代青銅器紋飾之研究》,討論的是從中國青銅器開始出現(xiàn)的時代到第一個高峰期——即以商晚期、西周早期爲中心的時期——的青銅器。這個時期的青銅器,雖然有時候是幾件形制相同的器被同時製作的,但都是一件一件單獨製作的。本卷討論的青銅器與前兩卷討論的很不相同。本卷的時代是從春秋中期到戰(zhàn)國晚期
在新一村發(fā)現(xiàn)了一批遺存寶墩時期遺物,這是一個重大突破,為探討寶墩文化的發(fā)展演變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春秋時期地層中出土的典型楚式鬲足,為此前成都平原青銅時代遺存中所不見,對于春秋時期楚文化與川西地區(qū)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線索。
該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本書為《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二期,內容涉及甲骨拓本的介紹、甲骨文獻整理、甲骨文與殷商史的研究、商代禮制的探討、具體字詞的考釋、甲骨鑒別等,較為全面地反映了甲骨文與殷商史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
南北戰(zhàn)爭是美國第一次得到大規(guī)模影像紀錄的國家經歷。這本圖文書中的資料由史密森學會提供,該學會成立于1846年,包括19座博物館和9個研究中心,南北戰(zhàn)爭紀念品就包含在其大量藏品中。這本書綜述了戰(zhàn)爭爆發(fā)的前因后果、重要戰(zhàn)役的展開過程、南北雙方參戰(zhàn)者的經歷,再通過展示收集自美國各地的藏品,添加精選的戰(zhàn)時和戰(zhàn)后插畫、時間線、彩
從公元11世紀起,許多探險者競相踏足這片無主之地。幾個世紀之間,它遭遇英法殖民者的激烈爭奪,成為歐洲和北美對抗的中心戰(zhàn)場,直到1867年成立責任政府,加拿大正式作為獨立國家走上世界舞臺。本書以詩性的語言描寫了11世紀到19世紀的加拿大歷史。第一階段法屬加拿大時期,始于11世紀北歐人初登北美大陸,止于蒙特利爾城被英軍攻陷
本書詳細解讀了1841年到1850年間美國從法屬路易斯安納往西到太平洋流域的領土擴張歷史,指明了為西進運動帶來推動力的真正力量,以及這些力量是如何運作的,也論及對西進所涉及的文化現(xiàn)象、社會結構的變化、移民的心理狀態(tài)、少數族裔的狀況、婦女的地位和作用等問題。有哪些因素推動了西進運動?美國擴張領土的方向有哪些?緬因州的邊界
《進步派:行動主義和美國社會改革,1893-1917》全面描述了美國歷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即所謂的進步時代,它的緣起、發(fā)展,以及發(fā)生在這個時期的重大事件。作者揭示了所有普通美國人——包括以前被排除在外的非洲裔美國人、美洲原住民和婦女——是如何經歷美國從農業(yè)社會到城市社會的快速轉變的,為研究美國歷史上的這個轉型時期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