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譜全面搜集趙懷玉的相關資料,盡力查考新材料,對趙懷玉著述、年譜以及相關的書畫、古籍題跋、題款、信札及與趙懷玉交游者之年譜、別集、與趙懷玉有關之檔案、奏折、政書、方志、筆記、雜著等進行發(fā)掘使用,輔以其時政治、經(jīng)濟、學術相關文獻資料,力圖全面展現(xiàn)趙氏生平行跡、社會交往與著述活動,以期為學界進一步研究提供資料與線索。本譜主
本書主要分為四部分,分別為:“生平小傳”“破冰醒世”“當代啟示”“箴言警句”。該書作者徐建宏為五臺徐氏二十一世傳人。該書資料翔實,選取徐繼畬重要的人生經(jīng)歷展開敘述,生動再現(xiàn)了這位心憂天下、看眼看世界、銳意改革的愛國大臣一生的功績與沉浮。
從錢學森歸國十年成功研制“兩彈”,到歐陽自遠探索月亮背面的奧秘,再到任新民擔任通信衛(wèi)星的“總指揮”,每一位科學家都以他們的智慧和汗水,書寫著中國的科技傳奇。周建平、謝軍、孫家棟等科學家,在太空探索領域不斷突破,讓中國的“太空家園”更加宏偉。屠呦呦經(jīng)過191次實驗,終于發(fā)現(xiàn)青蒿素,為世界抗瘧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吳文俊在數(shù)學
本書是一本先進人物事跡報道集,收錄了54位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和感人故事,其中有王永志、王振義、李振聲等,書稿內(nèi)容旨在大力弘揚他們忠誠、執(zhí)著、樸實的優(yōu)秀品格以及忠心愛國、矢志報國的精神,推動全社會尊崇英雄、學習英雄、爭做英雄,激發(fā)全國人民團結(jié)奮進、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匯聚起共襄強國盛舉的磅礴力量。書中收錄的稿件、照
陳飛寶,1940年生,1980年12月起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先后任編輯、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承擔中國社會科學“七五”規(guī)劃社會學科重點研究課題《臺灣新聞事業(yè)史研究》。曾是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理事、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理事、福建電影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本書從小傳、作品、社會評價等幾個方面呈現(xiàn)了陳飛寶的藝術人生,他矢志不渝地
侯仁之先生1936年從?燕京大學歷史系畢業(yè),之后留校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并在1940年獲得碩士學位。1946年,他赴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理系留學,師從達比教授專攻歷史地理學,于1949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貒,侯仁之任教于燕京大學,并在1952年轉(zhuǎn)任北京大學副教務長兼地質(zhì)地理系主任。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了城市歷史地理、沙漠環(huán)境
本書為我社與北大文研院合作項目“文研館·大先生”系列之一種,由北大哲學系李超杰教授撰寫,展示張世英先生的生平事跡、治學精神與主要成就,張世英先生的家屬將協(xié)助配合提供照片。 張世英先生是我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美學家和哲學教育家。在70余年的學術生涯中,張先生在西方哲學(美學)史、德國哲學(美學)、中國哲學(美學)和中
本書是一本文化類圖書,是俞敏洪與閻焱、梁建章、施一公、姚洋、郭為、白瑪多吉、張維迎、王石、劉永好、于曉、張朝陽、周鴻祎、張福鎖等人的對談錄。在此之前,俞敏洪已與人文、社會、科技等領域大咖對談超100期,本書甄選了其中14場對談,向讀者還原俞敏洪與各領域大咖思想激蕩的酣暢對話,以及對談背后的思想沉淀。本書展現(xiàn)了俞敏洪獨特
本書是作者對梅蘭芳紀念館收藏的拓片進行整理、收集、釋文、說明而成的成果,既包括各類墓志銘文,又有器物瓦當,還有書法碑帖,作者對原文作者、拓者或相關人物及知識進行說明,讀其文能知其人,具有較好的文化價值。拓片年代上至西周,下至近現(xiàn)化,從金文至草書行書,體現(xiàn)了梅蘭芳館藏之物的豐富性。書稿體例完整,文字簡潔,可以展示梅蘭
本書從曹操的家世寫起,講述了曹操舉孝廉,酸棗起兵,反董卓,迎獻帝,遷都許昌,“奉天子以令不臣”,討袁紹,伐陶謙,罷黜楊彪,營建鄴城,與吳蜀對抗,堅守臣節(jié),直至突然病逝,以及曹操死因之謎、曹操墓的發(fā)現(xiàn)與挖掘、“曹操七十二疑!钡膩睚埲ッ},等等。 歷史上的曹操到底是奸賊還是忠臣?他為什么到死都沒有取代漢室?他是怎樣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