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位星際信使從外太空來訪地球,你是否好奇他從宇宙視角如何看待人類文明?全球著名天體物理學家、科普作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基于宇宙視角書寫了科學與社會、真與美、探索與發(fā)現、地球與月亮、沖突與解決方案、風險與回報、肉食主義者與素食主義者、性別與身份、顏色與種族、法律與秩序、身體與意識
本書作為喬治·伽莫夫的科普代表作品,在當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影響力。作為自然科學科普經典名著之一,直接影響了眾多科研和科普工作者,是歷久彌新的自然科學入門讀物。在本書中,伽莫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了20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自然科學領域中的重大進展。全書共分四個部分,先由漫談基礎數學知識入手,用豐富有趣的比喻闡明了時間、空間
本書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宇宙大爆炸、時間與空間、星系;第二部分,地球形成、地球的地質和構造、地球上的生命、人類、社會和環(huán)境、歷史與科學技術。知往鑒來,這有利于激發(fā)讀者使命感,關心我們自己的世界,深刻思考人類未來。
本書通過梳理國內外科普社會化協(xié)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提煉出以企業(y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學會等不同主體的科普社會化的基礎理論與多領域科普社會化的典型案例;其次分析不同創(chuàng)新主體(高校、企業(yè)、科研院所)科普成效研究數據和成果,提出新時期創(chuàng)新主體科普社會化協(xié)同的建議。
生活在蔬菜大棚里的鼠婦和生活在大海中的螃蟹有什么共同點嗎?黏糊糊的鼻涕蟲和一言不合就噴墨的烏賊居然是同類?為什么蜘蛛的網不會粘住它們自己?被譽為“遠古時空膠囊”的琥珀是如何形成的?本書集中介紹了我國境內常見的100多種生物,涵蓋動物、植物、真菌等。孩子們不但能學到各種生物學知識,還能了解我國不同生境的特征。讓我們跟隨科
本書是由桂建芳院士領銜,協(xié)同湖北省30多位科研院所、高校的學科帶頭人,以及武漢自然科普領域的知名專家共同創(chuàng)作的大眾自然科普圖書。全書圍繞長江大保護、創(chuàng)建國際濕地公園、創(chuàng)建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保護地球、防止外來生物入侵、糧食安全等主題開展23節(jié)自然通識課,充分彰顯了院士專家在自然生態(tài)科普領域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有利于推動科普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上指出: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吨腥A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規(guī)定,科學普及是國家和社會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
本書是一本親近自然生態(tài)風物、介紹草木鳥獸蟲魚的兒童科普博物散文,講述一些和童年有關的動植物的故事。分為蟲獸、草木、鳥魚等輯,兼具故事性與科普性,既有對某種動植物的生物學特點的科普,又有一些與之相關的小故事或民間傳說典故,行文詩意優(yōu)美,親切有趣。能讓孩子多識草木鳥獸之名,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喚醒童年記憶,用優(yōu)美的文
科普中國智庫是中國科協(xié)打造的高端科普智庫,將聚焦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強化科普理論研究,促進跨界交流,推動融合發(fā)展,加強輿論引導,集智匯力,建言獻策,服務新時代科普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由中國科協(xié)指導、中國科普研究所主辦的“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二十九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于2022年9月29日召開,論壇主題為“融合賦能變革轉型
本書圍繞科幻小說《三體》世界觀展開,介紹了小說中涉及的數學、物理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知識,討論了科學哲學問題,同時加入了作者在科研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本書包括6個章節(jié)和附錄。前3章從物理學的角度介紹了三體問題的研究進展、多種星際旅行技術的可能性、不同的空間維度的規(guī)律等,第4章講解了信息科學中簡單的計算機原理和半導體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