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匯集了羅振亞教授在哈爾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南開大學指導的博士生和部分碩士生的文章,是學生們?yōu)槔蠋熈畾q生日奉獻的一份禮物,也是對他從教四十周年的一次紀念。書稿分為“春風化人”“‘先鋒’回響”“詩潤心田”三個專輯,涉及學生對導師為師為人的印象與感悟、羅振亞的中國新詩研究和詩學建構的價值、詩歌創(chuàng)作的審美品格等內容
《民國詞學編年史》是李劍亮教授在民國詞學研究領域的又一部重要專著,也是民國詞學界的基礎性研究成果之一種。本書以編年體為主,輔以紀傳體、紀事本末體,條理清晰,敘述完整。編年時限自中華民國建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三十八年,其內容包括對詞史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文學事件、詞學結社、詞學流派、詞人(詞學家)交往、詞人(詞學
詞話是中國古代詩學文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詞話史》運用歷史學的觀點與方法,對中國歷代詞話作出了歷史化的闡述,對詞話文獻具體內容進行介紹、梳理、評點、總結,從而最大限度地接近乃至還原詞話歷史發(fā)展的面貌,以期描述評論歷代詞話產生、發(fā)展、繁榮直至衰落的過程。主要內容包括:晚唐五代詞話的開端、北宋詞話的成立、北宋蘇軾及其
該冊圖書是中華經(jīng)典誦讀工程第二期資助項目,以2016年12月教育部發(fā)布實施的《聾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優(yōu)秀詩文推薦篇目為主,參考教育部、國家語委“中華經(jīng)典誦工程”成果《中華經(jīng)典詩詞分級誦讀本》(國家統(tǒng)編語文教材配套同步誦讀材料)對中華經(jīng)典詩詞進行篩選、分級編寫讀本,并將教材中的中華經(jīng)典詩詞以國家通用手語為標準進行
本書是對20年間的金庸研究與批評作整體性的回望與總結,當下接受美學的理論框架日新月異,較諸過往,“接受主體”的重要地位,似已被推舉至前所未有的境地;谶@種研究環(huán)境本書提煉出“有立場無作品”、“有立場少作品”、“無立場多作品”等數(shù)類常見的金庸相關批評,并加以評述,指出在以下四個方面——回到既定的文學文本,回到真正體貼作
本套書以“詩詞里的中國故事,故事里的中國詩詞”為主線,精選從先秦到清代的詩詞名篇進行解讀,并圍繞所選詩詞講述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一套共分四冊,分別是《先秦篇》(46首)《秦漢篇》(42首)《唐詩篇》(48首)《宋詞篇》(45首),共有181首中國古代詩歌、詩詞故事,或講述作者的生平故事,或講述詩詞創(chuàng)作年代的歷史故事,或
本書以現(xiàn)代小說為研究對象,緊扣小說藝術的變革與品鑒兩個主題。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小說藝術的現(xiàn)在與未來”,主要介紹現(xiàn)代小說藝術的變革這一世界性的文學現(xiàn)象,包括故事結構的變化、對新的現(xiàn)實的關照、“自我”這一主題的變遷、思維方式的變革、美學特征的更新、形態(tài)和語象的流變、危機與生機。下編為“小說藝術的評價與鑒賞”,重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