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手里的《唐詩句解》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唐詩訓解》在注釋中的問題,呼應了彼時《唐詩選》接受、研究的時代風氣,推動了唐詩學在日本的發(fā)展,對考察唐詩的跨文化傳播具有一定的意義。
本書收錄的《唐詩正聲箋注》是對高棅任職翰林時編成的一部唐詩選本《唐詩正聲》進行箋注,其編選唐人所作,得聲律純正者凡九百二十九首,分為二十二卷。
本書具體闡述了清代道士的詩歌創(chuàng)作、劉一明的宗教實踐與文學創(chuàng)作、清代文人的游仙詩詞創(chuàng)作、清代道情的發(fā)展與流變、清代寶卷、小說與全真祖師的傳記書寫、道教詩歌總集《道家詩紀》的編纂、清代《西游記》的道教評點、具體章節(jié)的闡述揭示了出清代文學集大成之特點,通過文獻整理和個案研究,其學術價值更加凸顯出來。本書重點探究清代道教所催生
《海子六講》是張清華為紀念海子逝世三十周年所作的一個系列文章。作者分別從海子創(chuàng)作的背景、海子詩歌的精神現(xiàn)象學特征、海子詩歌的母體與美學根基、海子詩歌中的感性與身體、海子的文化寫作與元寫作等六個方面對海子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行了梳理,尤其對海子詩歌中的意象與西方哲學的深層關系作了深入探究,這有助于讀者把海子的創(chuàng)作與西方世界的精神
全書分上下篇。上篇為《詩經(jīng)》五講,分涉55個主題;下篇為《詩經(jīng)》選讀,注釋精讀《詩經(jīng)》中的42首作品。 張煒先生以詩人的敏銳之心、曼妙之筆,用帶著露珠與泥土芬芳的文字構筑起一場盛大的原野盛宴,帶我們漫步于先秦中國的廳堂與鄉(xiāng)野,身臨其境般感受著《詩經(jīng)》中一首首歌詠吟唱的現(xiàn)場:那是一個廣袤而活潑的萬物生長的世界,有豐富繁茂
本書為沈祖棻賞析唐人七絕的經(jīng)典名作。作者詩詞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既豐,復開設唐人七絕詩相關課程多年,此書是其厚積薄發(fā)之作,在遺稿基礎上由程千帆整理而成。作者縷述七絕源流,爬羅剔抉,拈出八十余首具代表性的唐人七絕,深入講解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形式,并在每首之下系入主題或創(chuàng)作手法相似的詩作,評騭高下,細論得失,剖析透辟,由此可概覽唐代風格
與中國古代詩歌、小說、戲曲在域外的譯介與傳播相比,中國古代散文的域外譯介較少系統(tǒng)研究。本書在以法語為載體的文化系統(tǒng)中,考察中國古代散文1919—2019年間在法國的范疇界定、文本選擇、接受闡釋和傳播效果等基本情況,分析復雜譯介與傳播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探究百年間其譯介與傳播的歷史脈絡、功能特征和運作機制,以及從政治到審美、
家喻戶曉的《西游記》歷來被人們作為經(jīng)典娛樂欣賞,有誰解其中的深刻寓意?有誰能從中領悟人生的智慧和管理的謀略?請聽本書作者娓娓道來。本書以管理學、社會科學的視角,對《西游記》進行了解讀。上篇講述孫悟空的心路歷程,認為孫悟空的心理發(fā)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無性階段;生性和任性的階段;從五行山下出來,悟空經(jīng)歷了一個收性的階段;最
本書共分詩歌體式、聲律論、詩歌意境、用典論、鑒賞論五個部分,從格律到意境全面闡述如何寫作古典詩歌,是較為全面和實用的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教程。前兩章梳理了中國古典詩歌類型和來龍去脈,以及詩歌創(chuàng)作的具體方法,解決如何寫詩的問題;后三章則主要是從美學角度,解決如何寫好詩的問題。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書中糾正了此前許多有關詩歌格律著作的
《詩經(jīng)世本古義》二十八卷,另有卷首一卷、卷后一卷。該書是明代著名學者何楷研究《詩經(jīng)》的重要著作。該書論《詩》,專主《孟子》“知人論世”之旨。何楷以他認定的時代為次序,打亂了《詩經(jīng)》篇目原有的排列次序,也打破了風、雅、頌以類相從的原則,因此名為“世本古義”。他將《詩經(jīng)》的全部詩篇分系二十八王,每王一卷;以二十八宿配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