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長三角地區(qū)各高校書法學專業(yè)的優(yōu)秀學生作品。作品為學生近年創(chuàng)作的書法、篆刻作品100余幅,既體現(xiàn)了各校學生的風采,也是各校書法教學成果的展示,精彩紛呈。書法作品風格平和清逸,內容都是健康向上的詩文和個人撰寫的詩詞,形式、內容與思想感情深度融合。本書豐富多樣的書法作品不僅能夠提升讀者審美層次的修養(yǎng),并對于提升書法
本書集中收錄了該詩稿歸國前后諸位名家從筆法墨色、紙張成分直至歷史考據(jù)的鑒定和多位書法評論家關于其藝術價值的探討文章,以及重要報刊的相關報道。通過此書,既可以了解李白生平交游活動、《嘲王歷陽不肯飲酒》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藝術價值,還可以學習領會各名家對于古帖的鑒定方法和鑒定知識,更可以從《嘲王歷陽不肯飲酒帖》流傳歸國中體悟國寶回
本書是一本凸顯“理實一體”的師范生技能訓練活頁式教材,以任務驅動法選取典型工作任務,呈現(xiàn)真實工作情境,將師范生職前的技能訓練與職后的實踐應用緊密相連。主要內容有規(guī)范漢字書寫常識、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寫法、結構規(guī)律、章法布局、板書技巧、小學寫字教學指導等七大模塊,35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四個版塊:任務呈現(xiàn)、知識鏈接、書寫訓
本書從書寫者、書寫方式、工具材料、筆法、書體、書風等方面,對中古時期書跡及其演變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和深入考察,揭示了中古時期書法的發(fā)展脈絡。在此基礎上,探討了中古時期書寫者、書寫方式、工具材料與筆法演變、書體、書風之間的互動關系。本書充分利用漢晉簡牘、殘紙等原始書跡和銘石書跡,結合史料文獻,從墨跡、銘刻兩大書跡體系出發(fā),對
本書分兩冊,“問道濱州”是由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聯(lián)合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湖南省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主辦,由山東省濱州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與山東省濱州蓮華書院承辦的“第三屆中國簡帛書法研創(chuàng)高級培訓班”,和“問道長沙”由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湖南博物院、長沙簡牘博物館、貴陽孔學
本書介紹了藝術字、花體字的設計方法,還講解了如何將這些元素應用在手賬繪制中。全書共8章,第1章介紹了繪制工具和顏色搭配;第2章講解了常用字體的風格及特點;第3章講解如何用字體變形展現(xiàn)更多的設計風格;第4章講解裝飾元素的特點和設計元素的特點;第5至第8章則為讀者提供了更多的創(chuàng)作素材和創(chuàng)作思路。 本書適合繪畫初學者、手賬制
本書為毛筆楷書,魏碑學習基礎教程,主要通過講解魏碑《元略墓志》的藝術特點、基礎書寫技法以及學習方法,從零開始,一步步帶領初學書法的廣大讀者們掌握學習書法的方法,并在掌握書寫技法的基礎上,對抽象線條的審美有一個初步的感受力。以書寫技法學習為全書重點,從實用工具到用筆、用墨,到線條練習、筆畫講解,再到例字、間架結構分析講解
歷代鑒賞家均對《寒食帖》推崇備至,稱其為“曠世神品”。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做對比:《蘭亭序》是雅士的風格,《祭侄稿》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各領風騷,稱得上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大里程碑。 本書以蘇東坡的《寒食帖》為主題,對全文129個字的寫法逐一進行精講,同時選取蘇東坡具代表性的書法作品《
該書以三百余幅高清圖版,全景式展現(xiàn)了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時代延續(xù)長、內容豐富的古陽洞造像題記全貌,從祖先崇拜與佛教接受、文化制度與僧官制度的影響等角度出發(fā),探析這些因素與佛教、石窟開鑿及造像題記書寫者的關系。本書具有以下四個方面亮點: 一、注重原境式呈現(xiàn)。完整展現(xiàn)了造像題記在古陽洞中的具體位置,彌補了圖版資料中常會存
本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收錄了中國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跡,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此本為南宋紹興國子監(jiān)本,分藏美國弗瑞爾美術館與上海圖書館。至今仍保持了宋代原裝裱,且流傳有序。與現(xiàn)存《淳化閣帖》相較,具有全、善、精之特點。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