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簡史》一書,用精簡的語言,通俗地講述了西方藝術知識之精華。全書介紹了古希臘、羅馬、中世紀及文藝復興的建筑、雕刻、繪畫及工藝品,以說故事的方式,結合歷史、哲學、文學、地理、科學等因素,追尋西方藝術發(fā)展的脈絡,圖文并茂,對西方藝術知識和欣賞的普及大有裨益,是一本通俗入門的西方藝術史書。
中國美術館是中國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1958年開始興建,1963年由毛澤東主席題寫“中國美術館”館額并正式開放,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國家文化標志性建筑。中國美術館集展覽、收藏、研究、公共教育、國際交流、藝術品修復、文創(chuàng)產業(yè)于一體,是中國美術殿室,也是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中國美術館》為美術館簡介及館藏作品兩部分,藏品中有
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系列:陳福善
《中國藝術:從古代走向現代》收錄了作者近三十年來有關藝術理論的重要文章,并依照一直貫穿其中的學理線索加以統合,呈現出以探討繪畫藝術為主的整體面貌。全書分為四個部分:一部分探討線性美;第二部分由線性進而思考動作性;第三部分進入藝術創(chuàng)作的心理學和社會學層面,闡釋意、氣和韻,以及隱逸精神在藝術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第四部分涉及一
中有畫家的照片、簡歷、評論家文章以及畫作數十幅,較全面地展示了該畫家的藝術面貌和藝術風格,是一本藝術性高、實用性強,可資研究學習的優(yōu)秀圖書。適合廣大美術愛好者及其學習者閱讀參考。
本書共10章,內容包括:現狀分析——兩種“公共藝術教育”的概念混淆;路徑嘗試——“通專融合”的公共藝術通識課程;側重通識——以非藝術專業(yè)大學生為教學對象;側重專業(yè)——以藝術專業(yè)大學生為教學對象;通專之間——以相關設計專業(yè)大學生為教學對象等。
本書收錄《2018年度中國藝術學理論發(fā)展研究報告》《2018年度中國音樂發(fā)展研究報告》《2018年度中國舞蹈發(fā)展研究報告》《2018年度中國戲曲發(fā)展研究報告》等多篇關于2018年度中國藝術發(fā)展的研究報告。
“五月節(jié),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边@生命勃發(fā)、萬物更新的季節(jié)昭示著盛夏的臨近,也宣告了畢業(yè)季的到來,期待、憧憬和不舍在此刻縈繞我們的心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比昵暗奈覀儎倓傔~入人生的全新階段,一如上海美術學院在當年掛牌成立,我們對上海美術學院的新環(huán)境充滿了想象,希望在這里大展宏圖,不負韶華。“不經一番
在當代視覺文化中,骷髏是*標志性、*被大家熟知的一種藝術符號。自20世紀70年代骷髏文化復興以來,骷髏迅速占領了藝術、時尚、設計、流行音樂、電影電視等視覺文化領域。本書將為讀者呈現一場骷髏文化的視覺導覽。160余幅經典的當代藝術作品搭配對其歷史文化發(fā)展的精煉梳理,充分展現骷髏符號這一矛盾體的無限魅力。 從中世紀的虛空畫
本書是武漢東湖學院畢業(yè)設計優(yōu)秀作品集,介紹了視覺傳達、產品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環(huán)境藝術設計等方面的設計作品。對設計院校、老師、學生等都是很好的參考書和指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