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2019年1月26日在北京召開的“紀念梅蘭芳首次訪日演出100周年學術研討會”,以及2019年6月12日由梅蘭芳紀念館主辦的“第二屆梅蘭芳研究青年論壇”論文合集,約32萬字,圖片約50幅。論文作者主要是中國、日本、美國等海內外戲曲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以及國內戲曲研究領域的青年才俊,聚焦梅蘭芳訪日演出的相關史實、各
本書從梅耶荷德戲劇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入手,探究梅耶荷德戲劇思想的產生、戲劇創(chuàng)新探索的進程與俄羅斯社會歷史環(huán)境以及世界藝術發(fā)展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從俄國古典文學、西方文學藝術思潮、西方古老的民間戲劇傳統(tǒng)、東方美學思想與戲劇傳統(tǒng)等四個方面考察梅耶荷德戲劇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的源泉,挖掘其戲劇革
昆劇《景陽鐘》是上海昆劇團在傳統(tǒng)劇目《鐵冠圖》基礎上整理改編的新劇目,自2012推出以來,廣受好評。本書分為主創(chuàng)篇、評論篇、媒體篇三部分,全面展示了一個優(yōu)秀新劇目誕生的艱苦過程。主創(chuàng)篇,收錄編劇、導演、主演等主創(chuàng)人員文章20篇,全面介紹了此劇創(chuàng)排的過程;評論篇,匯集此劇推出后戲劇界的評論和研討內容,共30篇;媒體篇,收
王珮瑜,新生代京劇演員,當下中國京劇的代表人物。 自接觸京劇起,她被冠以神童,小孟小冬的稱號。 過去的近三十年里,王珮瑜學戲、唱戲,更致力于傳播。 表情包、學叫好、綜藝、抖音短視頻……她用各種新的方式為傳統(tǒng)京劇發(fā)聲, 她與京劇畫上等號,她火了。 她心心念念的還是對老戲的堅守,還有讓年輕一代重
大眾戲。1953-1964一份戰(zhàn)斗式雜志的歷史
鄉(xiāng)土劇種:呂劇藝術研究
抗戰(zhàn)救亡與地方戲研究:抗戰(zhàn)時期地方戲研究資料選輯
《空的空間》是彼得·布魯克談戲劇的理論經典,寫于1968年。作者在僵死的戲劇、神圣的戲劇、粗俗的戲劇和當下的戲劇四篇檄文中,分享了他具有開放性的舞臺空間概念、充滿原創(chuàng)力的戲劇觀,同時旁征博引20世紀重要的表演藝術大師們的戲劇理念與創(chuàng)作,以佐證他的戲劇觀。全書充滿激情、標新立異、引人入勝,展示了戲劇如何藐視
戲劇文化的歷史書寫
本書主要內容是中國戲劇與電影之間的雙生與互動的關系,時間限定在1905年至1949年之間。書稿的特色在于不采用從電影出發(fā)論述其與戲劇關系的視角;同時,也不想停留在純理論的方式上,重復前人已經大量論述過的話題。而是將論域集中于具體的中國的戲。ㄖ饕窃拕。┡c電影的關系上;此外,作者把中國戲劇與電影的關系,放在20世紀上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