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是一部研究魯迅作品的文集。2.人類的知識層層沉積,就像地層,從這些不同的地層可以看到每個時代具有的特征及其相互關系。文化精品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知識地層”。作者將魯迅作品視為代表時代“知識地層”的文化精品。3.本書綜合考察、比較了魯迅作品,總結中國傳統(tǒng)中“狷狂”人格和魏晉時期覺醒的知識人對魯迅的貢獻,分析魯迅對西
身體是開啟魯迅精神世界與文學世界的一把鑰匙,魯迅小說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身體書寫的源頭,其身體詩學濃縮了小說創(chuàng)作的全部精華,既是他作為思想家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對于民族國家的責任感之表達,也體現(xiàn)了他作為深諳藝術規(guī)律的文學家在探索社會與自我、歷史與現(xiàn)實、理論與實踐等方面所能企及的高度。本書運用身體詩學觀照魯迅小說,拓展了魯迅研究的
《呂思勉國文課》以短小精悍的課文講古詩寓言、歷史百科、山川人文,讓我們近距離感受中國語文之美。其內容注重寓教于樂,用簡潔流暢、輕松有趣的文字,啟發(fā)學生發(fā)表思想之能力;其取材廣闊,涵蓋古今中外,包羅自然人文,以達到授以切于實用之文字的目的。華東師范大學程怡教授深入導讀,全新注釋。
本書選錄了龍榆生學術論文27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對詞體本體的研究(7篇),包括詞體的產生及發(fā)展過程、詞律、詞譜等基本問題。第二,唐宋詞個案研究(9篇),主要對唐五代、兩宋具有代表性的幾位詞人進行了探討和論述。第三,清代民國詞研究(7篇),對清代及近代詞壇的主要詞人、詞派、詞選、詞學理論進行剖析和評價。第四,詩學
本書分為學術論著和文藝創(chuàng)作兩大部分,第一輯選取他發(fā)表于20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具有較大影響的學術論文共18篇,內容包括關于古典文學重要問題的綜論,第二部分選取他上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的文藝創(chuàng)作作品共9篇,內容涵蓋小說、劇本、散文及文藝評論等文體,皆為受到當時讀者喜愛的佳作。
本書是夏丏尊的文章精選集,共分為五輯,即“自敘與懷人”“文心”“讀書與冥想”“愛的教育”“文壇與藝!薄拔乃囌揂BC”,基本涵蓋了夏丏尊的散文、小說等文學創(chuàng)作、重要的序跋文章和文學批評理論等各類代表性的文章。這些文章除了第五輯“文藝論ABC”曾于1928年單獨出版之外,其他文章多數(shù)發(fā)表于《小說月報》《中學生》《一般》等
本書鄭振鐸選集,主要收錄其古典文學的研究論文、論著。包括他的文學史研究、小說研究、戲曲研究和版本、目錄學研究。附錄部分包括:鄭振鐸介紹、學術年譜簡編,并附上了鄭振鐸在暨南大學任文學院長期間的一些文字資料,鄭振鐸與張元濟、張壽鏞、何炳松等在上海孤島期間秘密成立“文獻保存同志會”,避免中國古籍善本落入日本人或美國人之手,其
本書源自初版于1992年的《中國當代作家選集叢書·汪曾祺》,是汪曾祺先生的自編文集,收入汪老寫于其生命最后十年前半段的若干名篇,如《遲開的玫瑰或胡鬧》《小芳》《瑞云》《陸判》和《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這在汪老自編文集中,無疑是分量顯赫、值得珍視的品種。新版篇什,一仍其舊,沒做任何增減,但根據(jù)篇幅情況,將原書析為《人間行
本書內容有導讀、邢蘭、戰(zhàn)士、蘆葦、琴和簫等。
"這本教材主要是讓同學們明白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創(chuàng)造的根本,是民族歷史的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與形態(tài)的總體。這門課程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道儒文化為主體,有著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體,是中國5000年優(yōu)秀文化的統(tǒng)領,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