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人物傳記,記述了民國才女呂碧城傳奇的一生。在洶涌澎湃的時光之河里,呂碧城始終是一個不老的傳奇。她聰穎早慧卻少年失怙,她寄人籬下又獨闖天下。她才華橫溢,如菊如蘭,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中國女權運動的首倡者。本書溯世而觀,還原了這位特立獨行的杰出女性。在本書中,讀者會看到她的歡喜,她的憂
蘇州是古代科舉的最大贏家,現(xiàn)轄區(qū)內曾經(jīng)誕生過50名文武狀元,因此贏得“狀元之鄉(xiāng)”美名。蘇州狀元輩出是蘇州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諸方面相結合的“結晶”,也是蘇州綜合實力的反映;狀元成為蘇州文化的一個重要標志,被人譽為蘇州最具特色的“土產(chǎn)”。《蘇州狀元》是第一本專門介紹蘇州狀元的書籍,全書除“引言”外,共設有七章。全書條理
20世紀的文學大家李劼人,以小說《死水微瀾》三部曲聞名于世,其文學品質得到學界和讀者的一致認同,被奉為經(jīng)典,其文學地位愈久彌顯。本書題為“老驥”,擬以1950年至1962年他的晚年為界——而這一時期,恰又是新中國啟幕,他本人擔任成都市副市長的十余年。名作家擔任高級別的城市行政工作,這在20世紀亦屬罕見。本書以事實和文獻
書稿以晚清民國之際劇烈的社會變革為大背景,圍繞“革命”這一核心主體,通過梳理、解讀大量第一手資料,勾勒出楊篤生、劉揆一、徐紹楨、程璧光、李準、張季鸞等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作者查證了大量資料,還原了9位參與清末革命的歷史人物的真實細節(jié)。本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讓讀者得以重新認識這些在歷史上或驚鴻一瞥,或影響深遠的革
此書稿與“文叢”中的金自己的著述不同,為金沖及先生40年前對喬冠華的訪談記錄整理稿。1981年,金沖及為主寫《周恩來傳》時,對眾多人進行采訪,喬冠華為受訪者之一。事隔40年,金先生將這份珍貴的訪談資料整理出來,以饗讀者。1981年6月至11月間,金沖及在史家胡同喬冠華府上共進行了七次訪談。喬冠華回憶了1950–1975
《傳承·當代海派書法名家肖像》是由青年攝影家陳昱燊,歷時5年,走訪上海16個區(qū),尋訪到100余位當代海派書法的傳人。記錄呈現(xiàn)的“海派文化”,是在建黨百年和在全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和創(chuàng)作動因下,應運而生的一部書法影像文獻。上海正在努力建設文化大都市,要大力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chǎn)業(yè),提升城市
2024年2月7日是我國著名科學家和教育家竺可楨先生逝世50周年紀念日。為了深切緬懷竺可楨為我國科技、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事業(yè)作出的卓越貢獻,繼承和發(fā)揚他的愛國情懷和畢生倡導的“求是”精神,特匯編本紀念文集。書中收錄了近年來各領域學者在學術期刊和媒體上發(fā)表的部分論文與評述,一方面向社會公眾介紹《竺可楨全集》
從古至今,我國音樂界涌現(xiàn)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精才絕艷的盲人藝術家,他們以艱苦卓絕、堅忍不拔的頑強精神,發(fā)揚蹈厲之志,滴水穿石,殊勛茂績,震古爍今,為世人留下彌足珍貴的無數(shù)藝術作品,F(xiàn)代“阿炳”甘柏林,就是這其中最耀眼璀璨的盲人音樂巨擎之一。本書系二胡演奏家甘柏林二胡藝術生涯紀念文集,共計28篇。文章作者為甘柏林及其好友與
石毓澍教授是我國醫(yī)學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為我國心血管病學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是當之無愧的臨床醫(yī)學家、心血管病學家和醫(yī)學教育家。本書通過對石毓澍教授生活工作經(jīng)歷進行回憶,精選了石老先生學術生涯中的代表性論文及各類證書,介紹了石教授為我國心血管病學的發(fā)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希望引發(fā)后輩們深思與弘揚。本書共分為六部分內容:學習
本書以河北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tǒng)開展的“老兵永遠跟黨走—老兵宣講”為依據(jù),收集整理了一百多名省市縣三級老兵宣講稿件,詳細敘述了他們在戰(zhàn)爭年代里舍生忘死,不怕犧牲;在經(jīng)濟建設年代中奮勇爭先,頑強拼搏;在艱險任務面前義無反顧,沖鋒在前,以行動詮釋了燕趙老兵退伍不褪色的愛國精神和偉大情懷。本書通過記錄優(yōu)秀退役軍人先進事跡,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