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的一些“邊緣”作家和重要作家的“邊緣”話題為研究對象,摭拾有關材料并進行簡要述評,對于完善文學史版圖有一定的意義。全書共分四輯:第一輯著重于作家,從“邊緣”視角論析徐盈、陶雄、老舍、巴金、穆時英、沈從文等作家;第二輯著重于作品,解讀洪深的《包得行》、端木蕻良的《新都花絮》、何頓的《來生再見》、張浩
本書為哈佛大學田曉菲教授的自選集,收入其十一篇文章,從*早的《諸子的黃昏》到*近的《庾信的記憶宮殿》,差不多剛好跨越十年。作者立足文本細讀與文獻考證,探索抄本文化與物質文化對文本解讀與文學史視域重建的影響,關注文學的言說性,經驗與文學語言之間的張力。 本書為《海外漢學研究新視野叢書》中的一種。本叢書收輯海外漢學家撰寫的
本書為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學系列之一。主要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張清華主編策劃,主要對莫言的創(chuàng)作進行探索和提升進行研究,是一本讓全世界了解莫言筆下的中國文化之著作。 全書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莫言小傳,第二部分為莫言研究綜述。第三部分是國內莫言研究多年來佳作精選,第四部分來自海外的文章。 這套全球視野下
《2018中國當代文學年鑒》由隸屬于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現(xiàn)代文學館主編,是對2018年度中國文學的發(fā)展狀況的一個客觀、全面、科學的總結與回顧。全書共分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年度文獻是有關2018年文藝創(chuàng)作的指導方針,其余五個部分分別從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理論、文學出版、文學活動紀事等方面對2018年文學創(chuàng)作的方方面面進行梳理,總結了2
北京大學“批評家周末”文藝沙龍源起于20世紀90年代初,著名學者、北大中文系教授謝冕為其創(chuàng)辦人,沙龍以傳承北大學術批評傳統(tǒng)為主旨,營造了良好的學術討論氛圍,為青年學者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平臺。該沙龍自2014年重新恢復舉辦至今,已舉辦數十場專題活動,主要圍繞文化、電影領域的前沿話題展開學術探討。 《在北大發(fā)聲:“批評家周末
新時期文學批評,在中國社會基本結構發(fā)生巨變的語境下呈現(xiàn)出空前異彩紛呈的盛況,形成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最激蕩、最活躍的景觀之一。新時期文學批評處于社會轉型和新舊交替之際,顯示著重大的轉折和變化,構成了當代思想文化變化最為深刻復雜的方面,包含了豐富的信息,及時地對它進行梳理和研究,可以呈現(xiàn)近三十年文學思想狀況復雜性的歷
本書以“新中國·新時期·新世紀”三大時間節(jié)點為坐標,以七十年古代文學研究學術主潮演變?yōu)橹骶,首先對建國初期新學術傳統(tǒng)的確立、社會學主潮的興盛,改革開放后學術轉型中美學意識的先鋒突起、新方法熱的廣泛影響、文化批評的持續(xù)繁榮、文學史學的理論探索、文學本位的內在回歸,以及世紀之交的百年反思作了縱向梳理和揭示,然后以文獻整理與
《人文》學術輯刊由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編輯,《人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社會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關懷為中心,突出學術原創(chuàng)性與新知傳播,注重實證研究,鼓勵綜合創(chuàng)新,力圖融通各學科,探討各種學術思想和歷史文化問題,展示中國思想學術界新成果!度宋摹妨帪閷W術界提供一個優(yōu)質學術成果發(fā)表平臺。文章以學術文章(論文)為主
《唐代文學研究》是國家一級學會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刊,由中國唐代文學學會與西北大學文學院共同主辦。本刊主要刊發(fā)關于唐代文學研究的學術論文,內容涵蓋唐代文學創(chuàng)作與作家研究(除總體綜合研究外,包括對詩、詞、賦、散文、駢文、小說、俗文學等各體文學及其作家的研究)、唐代文學文獻與史料研究、唐代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研究、唐代文學與其
中國當今普通高校的本科教育的學科劃分為13大門類:在教育部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1年新頒布新學科目錄中,“中國語言文學”是所謂的一級學科,下設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八個二級學科。顯然,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屬于二級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