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對稱(2015-2017套裝共2冊)》收集了中國科大文化素質教育課堂和課外實踐活動的感悟與心得,以及豐富精彩的自由創(chuàng)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十分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斷推進科學素質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有機融合,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進一步豐富中國科大文化素質教育成果,集中展示同學們的作品水平,從2002年至今
該書以王叔暉為個案,選取了其30余件作品,包含書畫、印章等,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畫家生平進行解讀,深入挖掘其藝術特色和成就,既觀照其藝術主張,也研究其藝術人生,在近現(xiàn)代中國美術的整體歷史中闡述其藝術成就和影響。
《?苏\/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家系列》為中國著名畫家?苏\的作品集。收錄了?苏\個人簡介、從藝自述、藝術思考等藝術理論性文章,并收入牛克誠代表作品50余幅。反映了?苏\近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動態(tài)以及成就。《?苏\/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家系列》是當代繪畫愛好者、研究者研習當代中國一流繪畫作品的必備參考畫冊。
《基督宗教視覺藝術傳播》聚焦基督宗教視覺藝術的意義傳播媒介姿態(tài),回溯西方宗教藝術的黃金時代,主要是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繪畫、雕塑和建筑等,分析其運用視覺語言的深層機制以及轉譯時代精神的表現(xiàn)方式,從媒介傳播活動的視角考察了視覺藝術參與塑造基督宗教(主要是天主教和東正教)文化的方式,進一步深入探討了視覺文化研究視域中
《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品展1700-1980》為中國美術館與英國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合作舉辦的“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品展(1700—1998)”的展品集,分幾個版塊展示:“凝望與夢想”“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自然主義與印象主義”“現(xiàn)代早期風景藝術”“現(xiàn)代晚期風景藝術”。除了七十多幅數(shù)百年來的風景畫珍品,還有水準非常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2018屆美術學、設計學研究生畢業(yè)作品集》包括了中國畫、油畫、雕塑、書法與篆刻、陶藝設計、視覺傳達等多個專業(yè)方向,這些作品題材豐富、手法多樣、形式斑斕、個性鮮明,集中展現(xiàn)了學子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這所藝術學府求學問道、磨礪深造的驕人之獲。
《繪本這樣更好玩/兒童繪本美術課程與指導》由繪本的起源及繪本構成元素賞析開始,到繪本硬體DIY方法介紹,通過十個繪本主題活動案例,鮮活呈現(xiàn)繪本創(chuàng)作課程的結構及實施方式,再以教學案例闡述、家長陪伴方式,及學員繪本生活感受完整呈現(xiàn)課程學習的意義。
對于中國學者甚至是西方學者而言,早的西方美術史文獻具有濃重的神秘色彩,因為記錄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古希臘文獻已全部遺失。和古希臘雕塑一樣,后人只能夠通過羅馬人的轉述了解古希臘美術史,F(xiàn)存完整、時間早的西方美術史文獻當數(shù)老普林尼的《博物志》和鮑桑尼亞斯的《希臘周游記》,有意思的是,它們都不是專門的藝術文獻。據(jù)筆者
《何家英/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家系列》是中國著名畫家何家英的作品集。收錄了何家英個人簡介、從藝自述、藝術思考等藝術理論性文章,并收入何家英代表作品數(shù)十幅!逗渭矣/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家系列》反映了何家英近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動態(tài)以及成就,是當代繪畫愛好者、研究者研習當代中國一流繪畫作品的必備參考畫冊。
《60×60》是根據(jù)具體的展覽空間來確定最終展示形態(tài)的作品;《一杯》是在嚴格限定下呈現(xiàn)微小變化的圓形痕跡;《覆蓋》不只是通過層層覆蓋不斷聚集能量的過程,而是通過涂滿畫面的行為,消解了對繪畫結果的追求,使“過程體驗”成為核心;《1劃.+40m》是一件只為中國美術館圓廳而創(chuàng)作的空間作品;而《彳亍》是關于素描用筆的快慢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