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zhàn)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wěn)定性。在貿易戰(zhàn)期間,中國消費者和其他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是復雜而敏感的。這反應在他們的情緒上,決定著他們的個體行為,也影響著整個社會投資或消費的增減。本書主要研究中美貿易摩擦對投資者情緒(行為)以及股票市場波動的影響,以及中國政府是否能夠通過主流媒體釋放的信息穩(wěn)定投資者對實
戰(zhàn)爭、瘟疫、叛亂、宗教和王朝沖突改變了國家之間的權力分配,以及它們的結構,而古代歐洲的許多社會、知識和政治基礎也奠定了Régime。人民群眾遭受了戰(zhàn)爭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但有限和專制的政府和各種社會團體都加強了自己的力量。在這本書中,作者討論了權力的轉移和對西北歐海洋航線的指揮,哈布斯堡政權在西班牙和德國的失敗,以及他們
柏格音運動是中世紀晚期發(fā)起于西歐多地的一次以女性為主體的修道運動。對于這一運動,國內外學者多有研究,但關于這一運動的性質,各位學者則有不同的定義:女性運動、異端運動、神秘主義運動、與城市興起同步的宗教改革運動等。通過總結歸納各種說法,不難看出,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各位學者都有意無意將柏格音運動置于二元對立的框架內來進行研
本書稿是對《前進報》和《工人之路報》兩份報紙的資料整理與分類。第一,《前進報》(Вперед)是1925年12月18日至1926年5月28日,在蘇聯(lián)出版的第一份中文報紙。主辦者為旅俄華僑協(xié)會籌備委員會,讀者也為19世紀末始移居俄國的華僑或赴俄華工。本部分書稿的主要內容:主編者撰寫“導論”:1、介紹該刊出版經過及其影響。
本書精選200件以上的世界各國文化遺產,它們如珍珠般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歷史遺跡之中。書中那些珍貴的圖片和精彩的故事,讓這些瑰寶重又生動起來,向我們展露它們的美與技藝,以及或許已被歷史掩蓋的真正蘊意。
本書作者從羅馬的起源以及建城傳說開始,一路寫到漢尼拔跨越阿爾卑斯山和凱撒在三月十五日遇刺,為我們呈現(xiàn)了羅馬共和國引人入勝的歷史畫卷。其中,他審視了共和國獨一無二的政治結構,描述了它的文學和物質來源,刻畫了羅馬共和國的文化和社會。他還思考了羅馬人的價值觀和信仰,以此來解釋共和國跌宕起伏的興衰史。最后,作者還反思了羅馬共和
本書內容包括:兩次大戰(zhàn)的間隙、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西線戰(zhàn)事:1940年、巴巴羅薩計劃:德國入侵蘇聯(lián)、日本擴大侵華戰(zhàn)爭、轉折點:1942年秋至1944年春、各國后方以及技術、醫(yī)療領域的發(fā)展、盟軍獲勝,1944-1945。
本書根據史詩、古典文學和近代考古成果調查了兩個主要問題:特洛伊戰(zhàn)爭確實發(fā)生過嗎?如果發(fā)生過,它發(fā)生在哪里?書中最終證明,特洛伊附近的一場或多場戰(zhàn)爭可能確實在青銅時代晚期以某種形式發(fā)生過,從而形成了故事的核心,流傳至今。
本書內容包括:古巴比倫尼亞時期(約公元前1880一公元前1595)、《漢謨拉比法令》視角下巴比倫尼亞社會狀況一覽、古巴比倫尼亞城市、加喜特王朝(約公元前1570-公元前1155)、文字、書吏以及文學、漫長的幕間休息(公元前12世紀一公元前7世紀)等。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期,“父親身份是不確定的”這一觀念似乎是自然的永恒規(guī)律。未知的父親為莎士比亞和維多利亞時期的小說家提供了情節(jié),也是繼承和撫養(yǎng)兒童的爭議的核心問題。然而,20世紀20年代的新科學發(fā)展徹底解決了父親身份這一謎團。但這也存在較大風險:父親身份一直是一種公開關系,更是一種私密關系。它所傳遞的不僅是遺產與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