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著名作家、文學史家鄭振鐸先生的學術代表作。本書不僅論述了中國歷史上歷代詩、賦、小說、戲曲等極具代表性的文學作品,除此之外,對那些“在文學上也有他們的不朽的價值與偉大的影響”的史學家與哲學家的作品也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對于文學評論專著及著名批評家也有獨到的論述,并對中國歷代文學作了系統(tǒng)的梳理。
晚明文學思潮是明代中后期個性解放思潮在文學領域里的反映,而后者又借助于對傳統(tǒng)儒釋道思想作新的詮釋而實現。本書旨在開拓對晚明文學思潮研究的新視角。與一般從文學批評史、文學史的縱向角度研究晚明文學思潮不同,本書側重于同時代的宗教、哲學對晚明文學的影響這一橫向研究,并注意文學與哲學、理論批評與創(chuàng)作、文人性格與審美情趣之間的結
本書是作者現代文學史料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本書聚焦于對現代作家佚文的挖掘、校勘與闡釋,涉及的對象有魯迅、冰心、馮至、姚雪垠、王西彥、葉公超、高長虹、周佛吸等。作者秉持“報紙是現代作家的‘起居注’”“民國報紙、副刊是現代文學重要的史料庫”的觀念,運用樸學研究方法,通過對民國報紙的“田野調查”,搜集和整理現代作家的諸多佚文
明初歷史事件頻繁發(fā)生,永樂年間有靖難、北征和遷都三個核心事件,其間還有因太子朱高熾與皇子朱高煦權力斗爭引發(fā)的政治風波。這些事件成為研究永樂時期歷史事件與文學關系無法繞開的節(jié)點。本書從永樂時期靖難、北征和遷都三個歷史事件出發(fā),考察中央官員及相關人員的人生軌跡、文學創(chuàng)作與心態(tài)書寫,在此基礎上審視永樂時期歷史事件對明初文壇格
本書屬于中國海洋文學研究方面的著作,內容由探尋·先秦時期的海洋創(chuàng)世神話、覺醒·秦漢時期的海洋意象探知、勃發(fā)·魏晉時期的海洋詩賦創(chuàng)作、怒放·隋唐時期的海洋傳奇情韻、遠航·宋元時期的多姿海洋情愫、歸途·明朝時期的海洋文明曙光、夢醒·清朝時期的海洋文學余暉、新潮·現當代的蔚藍海洋之魂等八章組成。以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為背景,對中
本書梳理了從先秦到當代的80余位代表性文學人物、20余個有重要影響的文學群體及流派、20余種重要的文學體裁,旨在使青少年對中國文學發(fā)展的全貌有系統(tǒng)了解,提升文學素養(yǎng)。該書在語言風格和內容設置上符合青少年讀者的心理特點,以人物名片的形式展現人物概況,以趣味問答的形式引導讀者深入思考。
本書主要以山西現當代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為研究對象,梳理了山西現當代文學的源流和脈絡,并展開論述。全書分開墾時期、工農兵文學時期、晉軍崛起時期、“后晉軍時代”共四部分。這四個部分以時間為序,依次論述了石評梅、高長虹、李健吾、賈植芳、趙樹理、山藥蛋派“五虎將”、成一、張平等典型山西作家。他們的創(chuàng)作緊扣時代,又獨具
《報刊史料與20世紀中國文學史》是關愛和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最終成果。課題最終成果旨在從史的角度對20世紀報刊發(fā)展史與中國文學史的關系進行整體、客觀、科學的描述。
本書展現了湛江文人身上海洋性和陸地性的混合氣質、現代氣質與鄉(xiāng)土氣質,鋪陳了湛江文學的沉思厚重、直面現實的氣度和宏大幽深的境界。
《中國現代文學史1915—2022》(上、下冊)由朱棟霖教授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1915—2016》(上、下冊)修訂而成,是教育部“十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教育部精品資源共享課“中國現當代文學”配套教材。上冊是現代文學史(1915—1949),下冊是當代文學史(1949—2022)。 本教材以新的文學觀、文學史觀重新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