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新聞記者吳象水三十余年來撰寫的新聞作品的選集。吳象水1978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自1997年起做記者以來,一直致力于報道義烏的經濟發(fā)展,被譽為“報道義烏小商品市場第一人”。本書選編的新聞作品,以浙江義烏為中心,從獨特的視角,記錄了從改革開放至今,義烏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歷程。其中既有對當時改革先鋒們大膽嘗試的肯定,
本書是一部關于七一建黨紀念日的紀實性文學作品。本書以中國共產黨的誕辰紀念日7月1日為線索,從1936年共產國際首次策劃慶祝中共成立15周年為起始,用文學性的語言講述了紅軍長征勝利會師、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國共合作抗戰(zhàn)等諸多大事件,直至1938年7月延安舉辦紀念中共十七周年的大型活動,梳理了提出七一建黨紀念日的歷史脈絡
《一個公民的成長筆記》是一個中國普通公民近60年的生存體驗、思考與自白。作者依循“憲法與人”的關系,回望中國大地,從個人生活的細部切入歷史長河,自20世紀60年代荒僻的湘西山村到21世紀的南部沿海開放城市,用個人成長歷程感受并實證國家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變化發(fā)展,在質樸的敘事中尋找公民權利、檢討公民義務,以真實細
本書是一部作品集,較為全面地收錄了王若飛的文章、日記、家書等文獻,包括《戰(zhàn)爭前途的預言》《奉系軍閥統(tǒng)治下的北京》《為日本出兵滿洲告全國民眾》《我們怎樣保衛(wèi)陜甘寧邊區(qū)》等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客觀真實地反映了王若飛投身革命、一切要為人民打算的戰(zhàn)斗人生,是深入研究王若飛同志生平和思想、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讀本。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 報告文學集
比較全面、真實地記敘了鐵道兵十八萬將士在成昆鐵路大會戰(zhàn)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與不負黨與國家重托的歷史擔當,這是鐵道兵歷史中最為引以自蒙的一個篇章。鐵道兵經歷了史無前例考驗,成為舉世聞名偉大工程的締造者,展現了鐵道兵忠于黨與祖國的最高戰(zhàn)略,將領袖情懷化為自覺行動,為人民利益勇于獻身的大無畏精神。勞動為榮,艱苦為榮,當鐵道兵
本書稿是一部紀實文學。1996年,韓文寶從承德醫(yī)學院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當了一名基層醫(yī)院的臨床醫(yī)生。二十年來韓文寶秉著“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精準管護”的行醫(yī)理念,寧可身體透支,也不讓工作欠賬,甘愿為患者墊錢、做擔保也從不延誤患者治療,被人們親切地尊稱為“陀螺醫(yī)生”“百姓醫(yī)生”。韓文寶先后榮獲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勞動模范、
本書以上海各條戰(zhàn)線涌現出的優(yōu)秀職工代表,尤其是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一線職工為宣傳對象,以報告文學的形式介紹他們的事跡,弘揚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向社會傳播正能量,圖文并茂地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上海各行各業(yè)奮斗在一線的勞動者愛崗敬業(yè)、篤于實干、奉獻愛國的精神風貌。本書由上海市總工會編寫,上?偣1925年“五卅
本書通過對扶貧工作隊、扶貧干部、駐村第一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共產黨員奉獻事跡的講述,對各種扶貧形式和內容的具體展示,形成了內蒙古脫貧攻堅偉大壯舉的整體樣貌。
本書是由延安市扶貧局副局長申均明與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張海臣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一部脫貧攻堅題材的報告文學。由延安市扶貧開發(fā)局審定。作者不僅長期工作在扶貧一線,還堅持深入實地調查、聽取不同人物的講述。力求真實再現五年間脫貧攻堅政策在基層的實踐,同時通過一件件鮮活生動的事例,全面闡述了脫貧攻堅取得的實實在在成功。書中的老沈是個真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