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粵派評論”叢書之一種。饒芃子,1935年生于廣東潮州。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副、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副、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會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文學科評委。現(xiàn)任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lián)會副會長。出版《中西比較文
李鐘聲,1945年生,廣東梅州市梅縣區(qū)人。黨員。1984年畢業(yè)于暨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歷任《南方日報》記者、編輯及文藝部副主任、主任,《南方日報》編委、副總編輯,不錯編輯。曾任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團委員,文藝批評家協(xié)會副,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副會長。曾獲中國當代文學會表彰獎、廣東魯迅文學獎!独铉娐暭/粵派評論叢書,名家文叢
《謝望新集/粵派評論叢書,名家文叢》為有名文學評論家謝望新所著的文學評論集。共分為五輯,內容包括作者對早期作家作品的評論、對知名的第二代作家及其作品的評論、對新銳作家及其作品的評論、對南方文學的發(fā)展的期許以及作者自己的文學評論發(fā)展歷程。該書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小說進行了評論,用宏觀的觀察準確地把握
黃遵憲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詩界革命的*早倡導者。他與梁啟超等人提出了一整套詩歌綱領,其中詩界革命的主張,力圖開辟詩歌語言的新路徑、新境界,在當時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本書從《黃遵憲全集》中精選了黃遵憲關于文學、文化、外交等的代表性文章以及與其交往的函電多封。全書共分為《日本雜事詩》序跋《人境廬詩草》序跋文錄信函《日本國志》評述
蕭殷(1915-1983),原名鄭文生,小說家、編輯出版家和文學評論家。出生于廣東省龍川縣。1932年開始寫作。1938年入延安魯藝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新華日報》華北版編委、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員、《石家莊日報》副總編輯。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文藝報》編委、主編,中國作協(xié)青年作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文學講習所副所
黃藥眠,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家。二三十年代曾任《創(chuàng)造周報》編輯,抗戰(zhàn)時期寫了《抗戰(zhàn)文藝的任務及其方向》《目前文藝運動的主流》等長篇論文,在當時中國詩歌界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本書精選了20世紀4080年代黃藥眠的代表性評論、學術論文25篇,涵蓋了黃藥眠關于美學、文學、文學史以及作家作品的思考和研究。全書共分為美學論
本書為新文學學會主辦的文學評論集刊,本期設有有“作家語錄”、“文學新勢力”、“詩人檔案”、“新文學史家訪談錄”、“中國現(xiàn)當代舊體詩詞研究”、“紅柯紀念專輯”、“批評前沿”等專欄,角度新穎,文章內容豐富。
本書為作者論文談藝之匯編,成書于晚年。全書共6卷,分為《文概》、《詩概》、《賦概》、《詞曲概》、《書概》、《經(jīng)義概》,分別論述文、詩、賦、詞、書法及八股文等的體制流變、性質特征、表現(xiàn)技巧和評論重要作家作品等,擬議深微,法語格言,在在可見,論者以為古典美學最后一部經(jīng)典之作。
《文心雕龍札記》是黃侃先生在北京大學講授辭章學和中國文學史的講義,對《文心雕龍》這部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理論專著作了細致入微的深入剖析,在中國文學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一般研究者多認為,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作為現(xiàn)代學科的確立,即是以黃侃在北京大學講授《文心雕龍》課程并最終寫成《文心雕龍札記》為標志的。
十七年文學批評在整個十七年文學進程中扮演著創(chuàng)新革命文藝理念、整合中外文學資源、確立文學新秩序等方面的關鍵角色,其目標是建構社會主義文學新秩序,建立系統(tǒng)的社會主義革命新文藝。對作為整體的十七年文學批評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在今天更顯得重要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