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自青年時代起就酷愛閱讀柳青的作品,也一直奉柳青為文學道路上的精神導師。他的創(chuàng)作無論結構還是語言都不難發(fā)現柳青的影子。但陳忠實的偉大之處就在于,經過不斷的自我“剝離”和艱難的自我反思,努力“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在對中外前輩作家和同時代作家思想資源和藝術經驗的積極吸納中,逐漸實現了自我的蛻變與超出,寫出了一部氣度恢
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作者論,包括士大夫及其表達方式、庶民文學的群體性“作者”兩章,考察民國以前的作者在表達方面的基本特點;下編為作品體裁論,包括中國傳統(tǒng)的文獻構成與文體文類、辭賦、詩、詞曲、駢文與古文、說唱、小說、戲劇八章,說明表達成文的各種樣式。
本書共收錄復旦大學中文系建系以來包括郭紹虞、章培恒、趙景深、劉明今等先生在內的本系教師關于中國文學批評史的代表性論文總計二十一篇,涉及明代文人集團、明代演劇、明代詞話、明代小說各方面,書后附有“編后記”總述本書主要內容及編選原則等。
《當代中國作家經典作品論》對當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進行了較為精當的評論,如:遲子建的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莫言的長篇小說《蛙》、劉震云的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帶燈》、王安憶的長篇小說《天香》、格非的長篇小說《春盡江南》、李佩甫的長篇小說《生命冊》、金宇澄的長篇小說《繁花》、蘇童的長篇小說《
本書對《文心雕龍》的原文進行了詳細的注釋和解讀。《文心雕龍》全書分50篇,內容豐富,見解卓越,皆“言為文之用心”,全面而系統(tǒng)地論述了寫作上的各種問題。
本書從李漁的生活美學、文學創(chuàng)作、人生道路選擇、飲食文觀等方面對李漁進行了詳細而又扎實的探討。將李漁置于明末清初的時代背景下,將其與同時代其他社會階層,以及他們采取的生活方式、秉持的思想主張加以比較,比較其間的異同,從而對其社會角色進行準確定位,進而探究李漁的特殊社會角色對其藝術世界的影響,尤其是其藝術審美的獨特性與代表
羽悅泓譯: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英譯實踐研究
《影湖居甲乙稿/中國語言文學文庫·榮休文庫》共收錄文章27篇,分為甲、乙稿。甲稿19篇,主要是關于宋元時期文人群體、詩社活動以及與此相關的人或事的研究;乙稿8篇,集中于古代戲曲、小說等俗文學研究領域。書中收錄的文章都曾在各類學術刊物發(fā)表過,部分選錄自作者以前的著作《宋元詩社研究叢稿》!队昂蛹滓腋/中國語言文學文庫·
本書共五部分,內容包括:燦爛散文——散文歷史與藝術特色、詩的國度——詩的歷史與藝術特色、詞苑漫步——詞的歷史與藝術特色、小說源流——小說歷史與藝術特色、散曲奇葩——散曲歷史與藝術特色。
《流云散記》是將孟超先生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發(fā)表于各類進步報刊上說文論史的文章結集出版,全方位還原了當時的歷史背景、社會文化及進步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