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反映著國際學術界關于“比較地區(qū)主義”的研究新取向和新議程。針對國際學術界近年有關“地區(qū)主義、地區(qū)化和地區(qū)治理”的學術爭論和研究進展,本書做出了系統(tǒng)、全面、權威的解讀和批判性梳理,并指出了未來研究的方向。
晚清旅西記述作為一個變革與過渡時代的見證,記錄了國人跨洋出海、與西方世界的種種遭逢際遇。近代中國面臨從武力較量到文化存亡的全面危機,近代中國思想史上的矛盾、變異、糾纏及紊亂,亦是整個文化傳統(tǒng)面臨統(tǒng)合、再造、轉化時的表征。中國文學的裂變與新生,不只是由內及外的自覺轉型,跨語際實踐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變量。這些文字承載了一代中
本書是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會員為紀念學會成立40周年,以及紀念韓振華先生誕辰100周年的學術群體的論文結集,對于促進中國中外關系史研究的進展,總結以往研究的成就與經驗,展望未來發(fā)展方向,緬懷韓振華先生在中國海外交通史、中國南海主權以及華僑史研究等方面的豐碩成果,以及為中國學術發(fā)展與繁榮,促進國內外相關領域學者的密切交流,
文件單行本,中國政府白皮書。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相對于物質財富的積累,尤為緊迫的是,要本著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找到人類文明永續(xù)發(fā)展的精神指引。10年前,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目的是回答“人類向何處去”的世界之問、時代之問、歷史之問,為彷徨求索的世界點亮前行之
本卷是《話說世界》第18卷。記錄了戰(zhàn)后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的對壘,形成了冷戰(zhàn), 成為長達40余年的相互隔絕和消耗。 附:《話說世界》全套書20卷,每卷約25萬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圖片,時間跨度從史前至2017年(出書前截止)的世界歷史。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制度、思想、文史、藝術、宗教、科學、社會日常生活等。
本書是2014年2018年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發(fā)布的《中日關系戰(zhàn)略報告書》五年合集。每年度的報告書由中日兩國學者共同研究并撰寫,以報告書為媒介打造中日兩國學者、智庫長期合作交流的機制化平臺,既注重建言獻策的政策性效果,也注重從中長期、戰(zhàn)略性視角考察研究對象,其間注意國際體系、國際關系理論變遷變化的觀照,體現(xiàn)出大學智庫的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及全球治理呼聲的高漲,國際組織成為各國增加國際影響和“軟實力”,提升國際形象,實現(xiàn)國家利益的重要舞臺,在國際政治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書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蓬勃發(fā)展,在國際組織中地位與作用不斷增強,但任職于國際組織的人才不足的現(xiàn)實。主要從國際組織和國際公務員制度的發(fā)展歷史、改革進程、法律法規(guī)
《藍皮書》分為上、下兩篇,分別對2022年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全面、準確地進行分析解讀。上篇深入分析2022年國際形勢演變的發(fā)展動向,縱論主要國家和各地區(qū)形勢,深入剖析人類面臨的前所未有挑戰(zhàn)、國際形勢歷經的動蕩變革,向中外讀者和社會各界提供理解讀世界形勢和重要熱點問題的中國視角。下篇全面闡釋2022年中國外交的豐碩成果。
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