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詩學是指以性別視角考察文學作品、文學活動和文化傳統(tǒng),挖掘男女兩性特殊的精神底蘊和文學的審美表達方式,具有動態(tài)生成能力的知識體系和結構。性別意識即女性的主體意識,是對女性的角色、地位等問題的認識,是女性作為人的價值的體驗。本書結合性別視角與文化視角,以女性形象為中心,從敘事與性別、文本與語境的深層互動關系上來探求中國
本書是批評家王春林2015年和2016年兩年來文學批評創(chuàng)作的合集。這些評論文章著力于對當代文學現(xiàn)場的勾勒和梳理,品評的對象不只是小說,還有散文及非虛構作品。這些文章呈現(xiàn)給讀者的既有尖銳的思想批判,又有生動的趣味欣賞,現(xiàn)場感強,充分見證了中國長篇小說兩年來的創(chuàng)作實績。作為魯獎和茅獎的雙獎評委,作為全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作
本書共分三集。第一集,是詩評部分,第二集,是書評部分,第三集,是綜評部分,讀后感文章共6篇。書中收錄了《捕捉“詩眼”》、《理想主義的詩性表達》、《詩詞創(chuàng)作的好幫手》等文章。
20世紀中國文學藝術出路是一個龐大的學術命題,本論著試著抓取文學藝術出路這面巨網(wǎng)的幾個紐結,通過典型文學個案的全息性勾稽呈展,梳理出一個并非面面俱到的探索性答案。論著共分為四章,分別以豐滿的文學個例剖解方式深入詮釋了四對文學命題元素,即神秘與神圣、慘劇與悲劇、生活與生命以及批評引路方向上的誤讀與正解。作為藝術出路的一個
該書由《賈誼被疏斥原因探隱》《論董仲舒的政治理想和人生命運》《論桓寬<鹽鐵論>的創(chuàng)作》《劉向<新序><說苑><列女傳>材料來源及加工取舍方式探索》等多篇論文組成,集作者多年研究漢魏文學之大成。
《歷史文化背景下的唐代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是站在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中來研究唐代文學的創(chuàng)作的,在撰寫的過程中,《歷史文化背景下的唐代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注重將文學創(chuàng)作與唐代歷史與社會的發(fā)展結合起來,因而具有較強的客觀性。 《歷史文化背景下的唐代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主要內(nèi)容包括緒論、武德至貞觀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永徽至神龍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開元
父親一生不喜仕途,遠離官場,晚年更是足不出戶,囿于耕堂之地,不愛出頭露面開會應酬。在天津,對那拿著一沓子鈔票找上門來的求他題寫飯店匾額的老板拒之門外,一字不供
《中國現(xiàn)代文學讀本》是逸仙文學讀本叢書之一,以思想性與藝術性兼顧為標準,收錄1917年到1949年間詩歌、散文、小說與話劇經(jīng)典作品。
《粵海風》雜志是全國有影響的文化評論期刊,在中國的學術文化圈有較好的口碑,是廣東文化評論的一個品牌,尤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文化中心城市擁有較大的高端市場。至2014年,新版《粵海風》出刊100期,作為這100期的主編,本人從100期(實際是105期)共1000萬文字中,精選部分文章,歸類成為四本,以作回顧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