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2006年6月至2008年1月該遺址田野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的總報告,共分上、下兩編。上編介紹了調查、勘探和發(fā)掘出土的古代遺存,主要包括龍山文化城墻、壕溝、沙洲等大型遺跡,灰坑、灰溝、墓葬、房址、灶、路等各類遺跡,以及陶器、瓷器、石器、銅器、鐵器、蚌角器、獸骨、螺殼等各類遺物,遺存年代涵蓋仰韶時期、龍山時期、東周至
本書介紹了南宋官窯瓷制作技藝、出土文物、工藝特色、官窯遺址與博物館、傳承創(chuàng)新現(xiàn)狀。南宋官窯瓷器,是沉淪中崛起的文明因子,是廢墟中蛻生的絕色花朵。它的美,在氣韻,在風致,在素雅,在低調,在極簡,在返璞歸真,在存世稀缺,在后世人的念念難忘。
本書共收錄30處在杭州市區(qū)及周邊區(qū)縣的歷代石刻藝術,揭示石頭與刻石手法相融合后,在歷史的文明長河中所誕生的流淌著人文情懷的這J藝術背后的故事。全書將杭州地區(qū)的石刻藝術分為石刻造像、摩崖題刻、名碑碣石三大類,又將這三類石刻打亂順序,插入“帝王行跡”“名士屐痕”“佛國法相”“文告事件”“詩意傳奇”五部分中,用講故事的形式娓
本書介紹了中國陶瓷在全世界傳播的文化之旅程,探尋了陶瓷器物、歷史故事、地理風物、文化底蘊、人文風采等內容。
第五屆古代墓葬美術研究國際學術會議于2017年8月18-20日在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舉辦。該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墓葬美術是傳統(tǒng)中國歷時最久、植根最深的一個禮儀美術傳統(tǒng)。隨著考古材料不斷涌現(xiàn)以及綜合學科成果的啟迪,墓葬美術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并且不斷發(fā)展壯大的研究領域。本屆會議按五個議題展開:墓葬美術的方法與技術,禮儀、文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地為配合國家基本建設進行了規(guī)模較大、項目較多的考古發(fā)掘,隨著一大批新材料的出土,對長江中游西周時期考古學文化進行整體框架體系的構建有了重要的基礎。華中師范大學傅玥老師所著《長江中游西周時期考古學文化研究》書稿,即
本書為陜西省榆林市米脂臥虎灣墓地發(fā)掘報告。臥虎灣墓地地處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無定河東岸的黃土高原梁峁區(qū),是陜北地區(qū)目前發(fā)現(xiàn)規(guī)模最大、時代跨躍性最長、隨葬品最豐富的戰(zhàn)國、秦漢中小型墓地。該墓地所處的陜北高原,位于北方半月形氣候敏感區(qū),自古就是
古格王國遺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區(qū)札達縣,遺址總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共計有400余座廟堂和近千孔洞窟、58座碉樓、4條暗道、28座各類佛塔、11座倉庫和其他附屬建筑。 2011年,西藏阿里古格遺址保護維修工程全面啟動。此次工程是繼1985年和1997年對古格遺址搶救
1.100件稀世國寶32家館藏機構,帶來吃到飽的視覺盛宴從浩瀚的文物寶庫中,我們甄選了100件稀世國寶,按照古人吃、穿、用、玩四個角度進行了分類,光看這些國寶的名字,是不是就感覺如雷貫耳,其中不乏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足見這些國寶的重量級。2.業(yè)內專家傾情審校和力薦,讓內容有趣又專業(yè)在本書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
《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是我社繼《法藏敦煌藏文文獻》《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獻》后的又一大型文獻出版項目。敦煌藏經洞的古藏文文獻,被英國斯坦因(1905年)和法國伯希和(1908年)分別掠取了泰半,其余散出部分大多分藏于甘肅各地博物館。《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將全部甘肅所藏收錄出版。配合我社正在進行的法藏、英藏敦煌藏文文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