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李杜之后,白居易樹起又一座唐詩豐碑,在日月爭輝的李杜之外,步入中唐的白居易,不僅兼納李杜之光,而且開出融風流于日常的新路。這位廣大教化之主,擅長放下官樣體段,以平實的筆調(diào)、樸質(zhì)的面貌和詩人的襟懷,敘述、描寫身邊眼中的平凡世界,顯示出獲取物質(zhì)和精神雙重享受的生命姿態(tài)。從中外影響的廣度和深度來看,白居易已經(jīng)成為獨具魅
本書講述了自吳越國創(chuàng)立者錢镠以來,三代五王的生平故事和卓絕風采,從錢镠草莽起家,到錢俶納土歸宋,書中引用大量詩文、史料、歷史影像等,結合當時的物品特質(zhì)、人文地理、民間傳說、政權迭代,為讀者揭秘一段古老綿延的家國史錄。
《知止齋日記》所記的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見于邸報、上諭、廷寄或奏闡,從與人交談或往來書信中獲得的信息。翁心存是清代道光、咸豐兩朝名臣,日記除記述事實外,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主張。通過日記的只言片語,雖非系統(tǒng)論述,卻是片段式真實史料,為清史研究之-手資料,當可征信,研清史者或可細細考究。翁心存是清代道光、咸豐兩朝名臣,道咸兩朝
王繼香(1846-1905),字子獻,號止軒,自號醉顛,別號醉盒,晚號憒翁,愁翁,又號越愁老人,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清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候補知府。王繼香自幼異秉,曾經(jīng)先后師從王贊元、周光祖、李慈銘、任塍、李品芳、俞樾等鴻儒碩學。王繼香嗜寫日記,長年不輟。身后留下多冊日記手稿,現(xiàn)存的日記分
本書內(nèi)容包括:海內(nèi)外名家宏論關公、妙趣橫生的關帝殿堂楹聯(lián)、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關帝廟、護送中華關帝走進地球三極、世界各地博物館珍藏、五洲關帝殿堂供奉的圣像、歷代書畫家描繪的中華武圣等。
作為一座有著深厚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擁有獨特的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這里是杭州系列以文化尋根為目標,精心選取那些影響和塑造一代又一代杭州人精神與心靈的故事,涵蓋風景、人物和美食各個方面,旨在以文化人,以文鑄城,提升文化軟實力,彰顯杭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古都的獨特魅力,幫助小讀者更好地體會本土文化的根源,培養(yǎng)他們對家鄉(xiāng)
這是當代著名學者來新夏晚年近五百通信札的一次珍貴集合。其中既有關于歷史學、方志學、文獻學的學術探討,也有關于著述策劃、編校與出版的深度交流;既有與報刊編輯的文稿溝通,也有與民間讀書人的往來書誼。 這是先生學術生涯和人生軌跡的點滴記錄,字里行間,也是其“淑世”情懷與“潤身”本色的真實流露。
本書包括阿麥強久智可及大司徒強久堅參等人連續(xù)編撰的朗詩宗譜等九篇史料。主要敘述藏族原始氏族起源、分化及去向;西藏割據(jù)時期各地戰(zhàn)亂始末,政治經(jīng)濟狀況;帕竹政權創(chuàng)立及其體制、司法;元、明兩朝對西藏各萬戶的冊封等諸多史實。
本書稿在全面收集整理有關大禹文化的歷史文獻資料、多次深入涂山風景區(qū)和禹墟遺址開展實地調(diào)查的基礎上,將大禹精神提煉為幾下幾部分:導論,闡述大禹精神的厚德載物之道;創(chuàng)業(yè)篇,闡述艱苦奮斗、不畏艱險的奉獻精神;創(chuàng)新篇,闡述尊重自然、因勢利導的科學精神;自律篇,闡述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的自律精神;團結篇,闡述民族融合、九州一統(tǒng)的團
本書用翔實的史料、生動的語言,細述明太祖朱元璋的多面人生,講述他是如何在亂世中脫穎而出,力克群雄,成為一代開國皇帝的傳記小說,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個既勤政又殘暴、既有胸懷又重猜忌的復雜矛盾的封建帝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