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溝通教程(醫(yī)藥類專業(yè)適用)》介紹了人際溝通的基本理論,闡述了人際溝通的基本技巧以及溝通在醫(yī)藥類專業(yè)領域的應用。本教材將人際溝通理論與人際溝通案例相結合,操作性強,能幫助讀者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掌握人際溝通技巧,提升人際溝通水平。本教材共十七章,包括:人際溝通概述,人際關系,溝通的主體與客體,溝通障礙與溝通技巧,組織
鄉(xiāng)土中國(普通高中高1上有聲版)
本集刊主要發(fā)表從中國實際出發(fā)來研究中國社區(qū)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的論文,聯合各華人社區(qū)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家、精神病學家、心理輔導家、法學家以及其他學科科學家,共同推進中國社區(qū)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研究;構建適合中國實際的社區(qū)心理學概念和理論;設計適合中國實際的社區(qū)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本集刊旨在提供一個專門的學術交流
作者為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部教師,開設通識課“大學生情感認知”,著有《人情練達的學問》。本書是根據真實發(fā)生的事件提煉出來的。2013年10月28日,作者在微博收到了一位未婚大齡女青年的求助信,然后開始輔導,2014年12月3日,她幸福地結婚了。在這401天中,一共交流二十多萬字。這部書稿如實地記錄了作者和這位女士溝通的全
家,是愛與創(chuàng)傷的源頭。本書是家庭治療師賴杞豐多年治療、教學歷程的真誠分享,每個故事都標記著華人家庭的關鍵詞:掌控、權威、以愛為名、義務、期望、失去自我……光是陪伴,就能打開糾結的心,讓改變滲透到身體里,一切便慢慢不一樣了。
談判是雙方就彼此的需求達成一致協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心理學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了解對方,并牢牢把握主導權。在日常談判中,從開局、交鋒到終局,方方面面都貫穿了心理學的策略與技巧。本書主要闡述了心理學在日常談判中的運用,從而助你修煉成為真正的談判高手。
本書旨在通過訪談自中國社會學恢復與重建以來成長起來的40位華人社會學家——例如蘇國勛、周曉虹、邊燕杰、趙鼎新、周雪光、林南、謝宇、葉啟正等人,探索中國社會學40年來的重建之路、本土化方向、對中國社會變遷及改革開放的認識等。在中國社會學恢復與重建40周年之際,本選題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學及整個社會科學快速發(fā)展、整體提高的
4色手賬+40種手賬書寫方式,第一本真正教你“如何寫手賬”的工具書。 麥肯錫公司的調查表明:在工作習慣上,精英與普通人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使用筆記本的方法!四色區(qū)分公私事,生活重心一目了然:藍色——工作,綠色——私事,紅色——健康等重要事項,黑色——雜事。兩大筆記原則,立即省出50%時間:月計劃表主要記錄每月預定行程,周
在全球體系重新構建、民族國家激烈競爭的當今世界,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使國民知曉自己、讓世界認識中國,已成為關涉甚廣的重要議題。本書立足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及其與世界各民族的跨文化交往,梳理和總結人類學的中國故事。全書內容包括對西學東漸后人類學本土化問題的學科性思辨,同時也涉及了與之相關的個案論述。其中既有關于多民
在職場中不斷付出,卻被當作老好人、背鍋俠;不會愛、不懂愛、不知如何表達愛;表面獨立內心孤獨,無法展開深度的人際交往;在關系中總是過于強勢或討好,不能有分寸地與人相處…… 每個人一切的社會活動,所產生的情感和情緒,都是自己內在關系模式的反映。 而關系中的所有問題,都是我們審視自己,把自己打磨得更加成熟的契機。 在優(yōu)質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