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在修建連接歷史古城撒馬爾罕和塔吉克斯坦公路的過程中,被世人稱為“阿夫拉西阿卜壁畫”的遺跡重見天日,盡管它被部分損毀,但仍是粟特傳統(tǒng)繪畫中極富意趣的杰作。意大利學者康馬泰博士以歷史學者的洞鑒和圖像學者的敏銳,通過重點解讀阿夫拉西阿卜遺址1號房址“大使廳”的壁畫環(huán)帶,多層次、多角度講述了粟特地區(qū)的歷史,勾勒出一
本書為淺川巧對朝鮮陶瓷進行梳理、研究后,首次相對系統(tǒng)地對朝鮮民用陶瓷器進行了分類和命名,被譽為朝鮮工藝研究乃至民藝運動里程碑式的著述。書中詳細描述了各個器物的材質、形狀、用途和分類。
本書收集了約168件(組)反映古代安第斯文明和印加文明的珍貴文物,包括陶瓷、金屬、石器、木器、骨器、紡織類、繪畫以及木乃伊等。這些展品從秘魯?shù)?4家主要的國家博物館以及其他博物館精心遴選,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同時,本書還收錄了來自全世界15位專家學者的研究專論,旨在向中國讀者充分介紹印加帝國的組織機構、制度、
印度國家博物館匯聚了古印度文明文物之菁華,其館藏文物約20萬件,文物歷史年代跨度超過5000年,是世界上收藏古印度文明遺珍最豐富的寶庫,其中許多珍寶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 本書以作者在印度國家博物館的泡館經(jīng)歷為視點,對其中的重要藏品、珍貴文物進行了詳細的導覽與解讀,其中不僅包括了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收藏
本書以開羅埃及博物館藏品為主體,通過大量圖片加文字說明的形式展示世界上最著名的埃及古物收藏品。書中展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遺產(chǎn)的光輝魅力,包括許多令人驚嘆的特寫和細節(jié),以及眾多世界領先的埃及學者撰寫的文字。除了眾所眾知的圖坦卡蒙傳奇珍寶,還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埃及雕塑、壁畫和裝飾藝術,它們來自吉薩、薩卡拉和達舒爾金字塔建筑群、底
本書包含有200多張圖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探究秘魯古代陶器,梳理其陶器的發(fā)展脈絡,提煉古代秘魯各時期陶器的主要特征,探討秘魯古代陶器上所反映出的生產(chǎn)、生活、戰(zhàn)爭、環(huán)境、祭祀和信仰等歷史文化信息,從而向世人呈現(xiàn)神秘的古代秘魯。
本書以文明古國墨西哥的國家人類學博物館為視點,對其中的重要藏品、珍貴文物進行了詳細的導覽與解讀,不僅包含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收藏經(jīng)歷等,作者在墨西哥采風時所看到、聽到的風土人情、人文風貌等也融入對文物的解析中,為讀者深度了解誕生在熱帶雨林中的古老文明,提供了一個認知的新窗口。
《東方考古》是山東大學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和山東大學博物館聯(lián)合編輯的系列叢書,分集陸續(xù)出版。本叢書內(nèi)容以中國東方地區(qū)、東亞地區(qū)的考古學和古代文明研究為重點,廣泛吸收國內(nèi)外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體現(xiàn)了考古學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論和新方法。第20集收錄了15篇研究論文、4篇調(diào)查報告,內(nèi)容涉及史前到歷史時期的聚落與
本書旨在為大家提供一段考古學科在美洲過去和現(xiàn)在發(fā)展的歷史。這樣,我們的重點將是考古學自身的發(fā)展。我們將關注考古學家提出的文化史問題和相關概念如何隨時間而產(chǎn)生變化。在研究這個主題的過程中,我們將檢驗研究過程中運用的研究策略和方法——材料是如何獲取、分析并從中得到結論的。換句話說,我們揭示的是這個學科的思想史。這將勝過僅僅
中國和敘利亞之間的交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史書先后將在古代敘利亞地區(qū)建立的國家稱為“條支、大秦、“大食”等。隨著中國和西亞一帶交往增多,中國對敘利亞的認識逐步加深。為促進中敘人文交流,助力兩國友好發(fā)展,滿足中國觀眾多元的觀展需求,中國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