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麗編著的《唐代校書郎與文學》在結構安排上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二章,概述了唐前校書郎制度及文人的關系,考察了唐代校書郎的設置特點、任職途徑。第二部分為第三、四、五章,著重論述唐代校書郎的文學素養(yǎng),校書郎的職務范圍與工作情況以及對文學的促進作用,校書郎的生存狀態(tài)、遷轉情況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情況。第三部分為第六章,通過
《文心雕龍這本書(文論及其時代)》試圖把受到現(xiàn)代科學影響的人文研究方法帶進“龍學”之中!段男牡颀垺返淖髡邉③模1500年前就已警覺到傳統(tǒng)人文科學的研究方法需要革新。在印度文化、印度語言學與佛典翻譯巨浪的沖擊下,他認識到中國人缺乏文法、音韻與修辭學上的分析性的概念以及思維結構的理論系統(tǒng)性。他為此而努力:為沒有文法觀念
《遼金元文學研究論叢》是中國遼金文學學會第六屆年會論文集,收入有關遼金元文學作家作品研究、遼金元文學理論及文獻研究等方面的論文。本書中論文所涉內容廣泛,研究視角新穎,討論深入,精義迭出,為學界提供了具有前沿性的北朝民族文學與遼金元文學研究的豐碩成果,必將推動遼金元文學及整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繁榮發(fā)展。
本書以“文學”為中心對二陸兄弟進行研究,在充分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家族、心態(tài)、地域等角度探討吳郡陸氏家族對二陸文學的影響,窺知二陸的內心世界,了解江東及洛中地理、歷史文化對其詩文的影響,重新審視二陸詩文的淵源。在論及二陸時,既強調其出身于“吳郡”的地理因素,又強調二陸所受家族之影響,同時,本書又不同于家學、家風
《別求新聲》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名家講堂》20卷叢書之一。中俄文學與文化交流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中國文學與文化對俄羅斯文學與文化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產生過多方面的影響。在歷代俄羅斯知識分子和作家的著述與作品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文化、哲學、藝術乃至宗教與倫理的廣泛滲透。俄羅斯知識界在研讀中國文學與文化的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
東晉南朝的陳郡謝氏家族是一個偉大的家族。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出現(xiàn)了無數著名的家族,但僅就文學創(chuàng)作這一角度來說,如陳郡謝氏家族人才輩出,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取得重大成就,并且歷時數百年而始衰的情況可以說亙古未有,乃是其他家族無法與之比擬的。《中古文學研究:東晉南朝謝氏文學集團研究》筆者選擇這一家族作為研究對象,一方面出于對這
張佩編著的《李白與道統(tǒng)》分為“白也無敵”、“道心惟微”、“鏡花三弄”、“易則易知”、“瓊林碎玉”、“書山有路”幾個篇章!鞍滓矡o敵”著重研究李白詩文,“道心惟微”則側重于“道統(tǒng)”的研究和闡釋。其余四個部分則分別闡述了《鏡花緣》中思想的解析,周易中的儒家精英管理思想與“文”,《文心雕龍》、《世說新語》、《史記》、漢騷楚辭
《文學與文壇的邊上》是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小說評論》雜志編輯、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室主任邢小利的一部文學評論集,收錄了作者近年創(chuàng)作的三十余篇評論文章,作者從文學與文壇、作家藝術家作品論、陳忠實研究、文壇徜徉錄等幾個方面,對現(xiàn)當代文學的現(xiàn)狀、問題進行了剖析和思考,對作家作品給予了分析與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性,又具有可讀
在古代文學批評之中,難易論、家數論、優(yōu)劣論、正變論等是習見的批評范式。作為“范式”,它具有理論的集約性《寧波大學學術文庫:古代文學習用批評范式研究》趙樹功所著的《古代文學習用批評范式研究》每個范式的研究包含以下基本層次:對其出處源流的梳理;對其基本內涵的界定;其在具體批評語境之中的表現(xiàn);其所包含的中國文學精神本質。
由房福賢編著的《新時期文學的追蹤與闡釋/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叢書》是“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叢書”系列叢書之一。全書是作者多年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論文集,其中大部分論文已經在各種刊物上發(fā)表。所收文章全部集中于新時期文學現(xiàn)象與作家作品的這一中心內容。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新時期文學進行的綜合性研究,包括新時期文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