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書林所*的《隱士的深度--陶淵明新探》是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書稿立足文本,對陶淵明研究的重要領域及一些重要問題作了認真梳理、分析和概括,結(jié)論平實可信。對陶淵明的服藥與養(yǎng)生的論述比較新穎,彌補了前人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陶淵明新的歷史觀和汲!吨駮o年》屬于學界很少注意的方面,本書對此論述很有新意,可引起學界進一
董家平編著的《三曹醇疵》較全面地評價了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一生行藏和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所作詩文。本書釆用微觀研究的方法,考證和分析了三曹某事的前因后果或某篇詩文的內(nèi)容特色。每章研究一個專題,幾章形成一個整體,研究完一個人物。作者堅持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在史書和文集中尋找依據(jù),具有言之有據(jù)的特點,加之研究深入,分析透徹
建安時期,曹氏父子以帝王之尊相號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劉楨等云集響應,開創(chuàng)了以建安風骨而彪炳史冊的文學新局面。曹操、曹丕、曹植的詩,王粲、徐幹的賦,孔融、陳琳、阮瑀的文章……都是這個時期*為輝煌壯麗的篇章!督ò参膶W史話》融文學性、故事性、趣味性為一體,向讀者展示了建安文學的獨特魅力和總體風貌。
書稿共分八章,分別是先秦文學批評、兩漢文學批評、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隋唐文學批評、宋金元文學批評、明代文學批評、清代文學批評和近代文學批評。全書重點是對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的發(fā)展脈絡做出詳細描述,并突出批評文體在文學批評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書作為中國文學批評系列教材一種,書稿共選出48篇中國古代文論經(jīng)典篇目,每一篇都由背景、原文、注釋、導讀、延伸閱讀五部分組成,并配一幅插圖。背景部分主要介紹該篇文章作者情況及文章出處等基本情況;導讀部分主要是對該篇文論思想進行闡釋與解讀;延伸閱讀部分列舉出五部(篇)古代與現(xiàn)代相關著作或文章目錄,以便學生課后進一步閱讀。
序言陳思和記得三十年以前,我剛?cè)霃偷┲形南底x書的時候,章培恒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洪昇年譜》,受到學界高度好評。直至今天,我在百度上搜索書名,還會跳出這樣的評價:“該書不僅首次全面細致地臚列了譜主的家世背景、個人遭際、思想著述、親友關系等,還就洪氏‘家難’、洪昇對清廷的態(tài)度以及演《長生殿》之禍等諸多有爭議的問題提出
章培恒先生的導師蔣天樞先生,曾在清華研究院國學門受過陳寅恪、梁啟超等名師指點,蔣先生晚年,放下自己的許多著述不做,集中精力整理恩師陳寅恪先生的遺著。一套書干干凈凈地出版了,最后一本是蔣先生編訂的《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用年譜形式,把陳先生一生的著述活動都保存下來,沒有一句花里胡哨的空洞之言。后來繆托陳先生知己的學人名流
記得三十年以前,我剛?cè)霃偷┲形南底x書的時候,章培恒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洪昇年譜》,受到學界高度好評。直至今天,我在百度上搜索書名,還會跳出這樣的評價:“該書不僅首次全面細致地臚列了譜主的家世背景、個人遭際、思想著述、親友關系等,還就洪氏‘家難’、洪昇對清廷的態(tài)度以及演《長生殿》之禍等諸多有爭議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獨
本書集中體現(xiàn)作者對中國文化現(xiàn)代轉(zhuǎn)型時期文學的演變和演進。重點突出對中國現(xiàn)代文化與文學思潮探究的整體觀照、現(xiàn)代作家與作品解讀的經(jīng)典魅力以及對香港學者散文透視的別樣風景。如此,在面到點上對這一時期文學作出較為深刻的文化考察,凸顯紛繁復雜時代文化與文學轉(zhuǎn)型、互動時的歷史留影與意義。
本書是作者從事學術研究二十余年的論文集,視野開闊,方法多樣,內(nèi)容豐富。涉及先秦文學(詩經(jīng)、楚辭)、漢賦、史記、唐詩宋詞、當代文學評論、粵劇歷史、苗歌、西方古典文學等方面。多數(shù)已經(jīng)發(fā)表于學術核心期刊,其中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其中CSSCI論文十余篇,北大核心五篇,兩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zhuǎn)載。本書分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