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法的理論》是施塔姆勒的代表作。在《正義法的理論》中,施塔姆勒從法哲學方法論入手,對二十世紀初葉德國法哲學理論進行了顛覆性論述。施塔姆勒秉承康德的二元論傳統(tǒng),重新確立了法的形式與法的質(zhì)料、法的理念與法的概念,以及理論法學與技術法學、經(jīng)驗法律規(guī)則和先驗法律原則之間的區(qū)分的價值。施塔姆勒基于“理想社會”,進一步推出了四
《外國警察科學》主要內(nèi)容包括:歐美警察科學概論、對歐美警察科學認識上的誤區(qū)、歐美警察科學的歷史與現(xiàn)狀、警察科學作為大學科誕生的標志、歐美警察科學的特點與啟迪、警察科學的研究方法與警察教育學、比較警察學、警察哲學、警務論、警務革命論、古代治安等。
珞珈政治學評論編輯委員會編著的《珞珈政治學評論(第5卷)》主要從政治學基本理論研究、政治思想評論、社會變革與制度變遷、中國憲政民主探討、國際關系與外交政策、國際政治研究等方面闡述了政治學相關的理論和觀點,展示了政治學的魅力,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珞珈政治學評論(第5卷)》是第五卷。
《民主新論》主要內(nèi)容包括:民主:中華民族現(xiàn)代化的要求與保證、民主:勞動者成為社會主體并主導公共權利的政治方式、民主權利、民主運動、民主制度、中國的民主運動與初級民主制度等。
《走向和諧:社會主義精神與人類文明走向》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文本,從社會主義精神動力學的角度和世界宏觀文明的高度,研究社會主義精神與人類文明的規(guī)律性關系。以合規(guī)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為貫串全文的主線,探討了社會主義精神的內(nèi)涵與要素及社會主義精神的主體思維特征。從理論邏輯上論證了社會主義精神是人類文明演進合規(guī)律
《比較政治學研究(第3輯)》是由上海師范大學法政學院組織編輯,每年出版兩輯。 《比較政治學研究(第3輯)》將為政治學研究者提供公開的學術交流與爭鳴園地,誠邀相關議題學者共同探討比較政治學,以促進學科繁榮和進步。本是的策劃與出版,融思想性與前沿性為一體,以比較政治學為特色和重點,以專業(yè)化的視角和國際化的
《民主進程與金融市場:資產(chǎn)定價政治學》威廉·本哈德、戴維·利朗檢驗了在何種條件下選舉、組閣、政府解散等民主事件會影響資產(chǎn)市場。類似事件越是缺乏可預測性。市場越是容易在低迷狀態(tài)下寬幅震蕩。反之。若市場主體能夠預測事件結果,則市場不會發(fā)生異常波動?傊晤A期決定著政治進程的市場反應。每當相關信息導致市場主體改變其對政治
國家學就是關于國家制度好壞的價值科學,因而全部對象都是從這個國家制度價值推導公式推演出來的。上卷《本性論》就是對“前提1:國家制度事實如何”的研究。中卷《價值論》就是對“前提2:國家制度價值標準”和“結論1:各種國家制度應該如何”的研究。下卷《實現(xiàn)論》就是對“結論2:好國家制度如何實現(xiàn)之條件”的研究。國家制度價值推導公
縱觀歷史,原來最平常的人只要被恐懼、仇恨及憤怒吞噬,也會變成不折不扣的殺人狂魔,F(xiàn)代國家政府的興起卻令屠殺更具效率,因為除了武器技術的提升,國家機器更能通過種種訓練及組織,令執(zhí)行屠殺者鐵石心腸,令殺人如例行公事。 《為什么不殺光?種族大屠殺的反思》的兩位作者一位是社會學家,一位是心理學家,他們探討了這些屠殺者的理論依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譯叢:從富裕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