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相人探原/潤德堂叢書全編5》收錄了清代易學家袁樹珊先生的著作,共6冊。包括袁氏父子對傳統(tǒng)哲學、醫(yī)學、史學等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著作,對于國學研究有重要價值,已經(jīng)被列入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院2018年古籍整理計劃。本冊為《中西相人探原》,既有傳世相法之奧妙,兼采西洋相術(shù)之簡明,固為溫故知新;末載“相征叢談”,尤可擴充
沈曾植治學兼綜漢、宋,尤深于史學掌故,后專治遼、金、元三史及西北輿地、南洋貿(mào)易沿革等。本書選輯沈曾植著作數(shù)種,以影印方式原貌呈現(xiàn),精心編制細目,并請名家撰寫導讀,便于讀者研讀。本次所收著作包括《海日樓札記》《西江詩派韓饒》《曼陀羅寱詞》《島夷志略廣證》《寐叟乙卯稿》《寐叟題跋》《海日樓詩》《海日樓詩補編》《蒙古源流箋證
《演繁露》為宋程大昌因《春秋繁露》而作。其正編不分類,續(xù)編分制度、文類、詩事、談助四類,全書七百二十四條。其條目,少則數(shù)行,多則上千言,皆簡要切題。征引之文內(nèi)容博雜,遍及四部,且皆詳明出處,比之兩宋數(shù)百部筆記著作,更為嚴謹規(guī)范。從現(xiàn)代學科分類角度看有天文、地理、名物制度、物理光學、度量衡、工藝技術(shù)、音樂樂器、動植物、飲
由彭林和嚴佐之兩位教授聯(lián)合主編,《方苞全集》(全13冊)收錄了桐城派始祖方苞的全部現(xiàn)存著述,按經(jīng)史子集分類,匯集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及華東師范大學學術(shù)力量整理點校,精心編排,約400萬字,發(fā)揚望溪生平學問所萃,是迄今為止*為全備的方苞全集。方苞治學宗旨,以儒家經(jīng)學為基礎(chǔ),以程朱理學為精神旨歸,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禮,旁及史
張九成,(1092-1159年),字子韶,曾任鎮(zhèn)東軍簽判、累宮宗正少卿、權(quán)禮部侍郎等。宋代理學家,師從楊時,二程再傳弟子,在思想上主張?zhí)烊艘恍,通過慎獨來發(fā)明本心,進而達到與物同體的境界。張九成研思經(jīng)學,對儒家經(jīng)典多有訓解。著有《橫浦集》二十卷,《孟子傳》二十六卷,《中庸說》三卷,《心傳》兩卷,并傳于世。李春穎校注的《
甲骨文研究專著,羅振玉撰。羅振玉考釋甲骨文字*重要的三部著作之一,據(jù)永慕園印本影印。前有沈曾植、柯勛忞題詩,羅振玉《序》,末有王國維《跋》。全書八篇:一都邑、二帝王、三人名、四地名、五文字、六卜辭、七禮制、八卜法?坚尷砺罚河稍S書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窺書契,窮其蕃變,漸得指歸。
《忠正德文集》為文章、詩詞合集。據(jù)《四庫提要》載,紹興五年,鼎監(jiān)修神、哲二宗實錄成,高宗親書忠正德文四字賜之,因以名集。又據(jù)宋周必大《忠正德文集序》載,《忠正德文集》乃趙鼎孫趙謐追懷祖烈,將刻遺稿附昌黎文以傳。凡擬詔百有十、雜著八、古律詩四百余首、奏疏表札各二百余篇,號《得全居士集》,而古樂府四十為《別集》。 《忠正德
《張四維集》包括《條麓堂集》和《條麓堂續(xù)集》。前者共三十四卷,分卷為賦、頌、詩、冊文、序、詔、制策、敕諭、誥敕、表、箋、露布、致語、啟、奏疏、議、論、講章、策問、書、序、記、傳、銘、碑文、墓表、志、行狀、祭文及《永信録》,全書五十余萬字,堪稱張四維著述之大全,既是研究張四維生平和思想的*手資料,也是研究明代歷史和歷史人
《張忠烈公存集》為張道濬于崇禎六年至崇禎十五年期間,在流放海寧衛(wèi)時期,將先父張銓生前著述匯輯刻印而成。 所謂存集者,意即當時存世的文稿。今《張忠烈公存集》僅殘存二十九卷,前五卷闕,卷六至卷八為詩;卷九至卷十收奏疏,卷十一至卷十八收啟,卷十九至卷二十六收尺牘,卷二十七收敘,卷二十八收序,卷二十九收傳,卷三十收雜著,卷三十
《賀先生文集/清末民初文獻叢刊》據(jù)一九一四年刊本影印,全書共四卷,卷首為徐世昌所作敘。全書收錄了作者賀濤自清光緒八年(1882年)至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年間撰寫的170余篇文章,有他為親朋好友所作的墓表、墓志銘、行狀、傳記、壽序、書序等應(yīng)酬之作。他所作文章“步趨韓軌,特為樸厚,章妥句適,自然雄肆”,從其內(nèi)容中或可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