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禮天從事中國古代文論研究20多年,《中國文論研究叢稿》為其學術論文自選集,選錄其論文計17篇,均為已經(jīng)發(fā)表過的論文,并重新加以修訂,《中國文論研究叢稿》內容主要包括感官詩學、中國古代美感論(藝味說研究)、《文心雕龍》學、司空圖詩學、文學地理學及中國文論學術史等研究內容。作者學術視野開闊,既致力于專人專書的深入探討
本書共三章,包括:從“喜鵲登枝”到“金光大道”的人生歷程及其創(chuàng)作、從俯望“蒼生”的重生到彌留之際的“圓夢”、“工農(nóng)兵方向”視野與底層文學回望下的浩然。
中國新時期文學在國外的傳播與研究
《中國蒙古學文庫:蒙古族古代漢文文論研究(蒙古文版)》是在我國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引下,在文化適應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繁榮的客觀要求下應運誕生的!吨袊晒艑W文庫:蒙古族古代漢文文論研究(蒙古文版)》促進內蒙古自治區(qū)文化大區(qū)的建設,為推進蒙古學研究事業(yè)的發(fā)展,提升文化軟實力,突出民族特色
本書旨在推進中國文學(尤其是古典文學)之跨文化、跨學科研究。本書設有“國外中國文學文獻研究”、“對外傳播研究”、“對外翻譯研究”、“學術交流史研究”、“國外研究評論”、“世界漢學家研究”、“亞洲漢文學研究”等欄目,主要關注中國散佚而存諸國外的文學史料,且適當提供各國研究之最新理論和動向。
克服“單面人”生產(chǎn)和突破“塊壘式”教學,探索寬基礎、大口徑、深層次培養(yǎng)通識通才的途徑,是世界所有高校的重大難題,也是廣東省建設文教大省不可回避的關隘之一。近幾年我們以省重點扶持學科比較文學為依托,進行了集約性融通的嘗試,一系列成果聚焦于“人文學中心建設——比較文化視野的文學通化研究”。2008年底,我們以此為題,獲省“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1949-2009)》分為上中下三編,以史帶論,史論結合,力求在對當代文學研究的資料中搜羅爬梳,呈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的基本狀貌,反映當代文學現(xiàn)象與思潮的成就與不足,全書堅持文學研究的精英意識和審美尺度,既突出那些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重大學術成果和學術名人,也不忽視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時代觀點,真實而又有重點地呈
《“80后”寫作的多維透視》所關注的“80后”寫作是以韓寒的《三重門》為發(fā)端,歷經(jīng)郭敬明的《幻城》、《夢里花落知多少》,發(fā)展至李傻傻的《紅X》等所謂“實力派”寫手的眾語喧嘩的一種寫作現(xiàn)象。以社會的文化分層而言,“80后”寫作作為青年企圖解決他們所共同面臨的存在于社會結構中的矛盾而采取的方案,是產(chǎn)生于注重休閑、娛樂的大眾
本書收錄了市場經(jīng)濟時代的文學批評、知識分子的精英意識與啟蒙文學的興衰、重新界定網(wǎng)絡文學、網(wǎng)絡文學批評的發(fā)展瓶頸、一場精英主義與大眾主義的錯位論爭、論當代知識分子題材小說表現(xiàn)視角的流變、生命的另一種存在形式等內容。
本書內容包括:壽祝文學的淵源及流變,宋代理學思潮對壽祝文學的影響,宋代四川壽祝文學的文化意蘊,宋代四川壽祝文學的橫向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