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十四章,內容包括印加帝國的建立、征服與殖民生活的開始、殖民地時期的秘魯、殖民機構與波旁改革等。
美國大眾文化向外擴張是否必然帶來一種全球同質文化的形成,“美國化”是否注定改變世界文化多元發(fā)展的趨勢,“美國化”是否一定是起源于美國的文化觀念在異文化場景下的原封不動的復制或再現,“美國化”是否必然給非美國文化帶來“滅頂之災”等等,《文化的帝國:20世紀全球美國化研究》通過對全球“美國化”系統(tǒng)的歷史梳理,試圖對這些亟須
機敏問答——《歷史》是一本集中探討西方文明發(fā)展史,特別是美國歷史的科普讀物!稓v史》以1000個問答題的形式對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主要事件、人物等歸入各個歷史時期的概況、宗教、人類探索、戰(zhàn)爭與沖突、政府與政治、法律與著名審判、經濟與商業(yè)、政治與社會運動、天災人禍、醫(yī)藥與疾病、哲學、科學與發(fā)明、丈化與娛樂爭凡大部分并作以簡潔
本書匯集了國內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重點探討美國猶太人的歷史、文化、宗教、美國的錫安主義運動和反猶太主義的現象,美國猶太人對美國內政和外交的影響,美國猶太人與美以美以關系和中美關系等方面問題。作為《猶太-以色列研究論叢》的第四輯,本書還收入了以色列研究、來華猶太人研究、猶太歷史文化研究等其他方面的論文多篇。
新政沖破大蕭條希望戰(zhàn)勝大恐慌蕭條歲月,何以為繼?1932年,美國經濟瀕臨崩潰,鋼鐵工業(yè)下降了近80%,汽車工業(yè)下降了95%,至少13萬家企業(yè)倒閉,占全國勞工總數25%的人口失業(yè),人心惶惶一度不可終日。1932年,美國面臨生死時刻,是胡佛繼續(xù)自由放任,還是羅斯福臨時“獨裁”,民眾選擇了后者。1932年,危機成就了羅斯福,
順應時代、社會和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趨勢的要求,報刊閱讀課程自身的細分和深化是大勢所趨。針對旅游管理等非語言專業(yè)學生,在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水平和應用能力基礎目標之外,報刊閱讀教材有必要向著“專業(yè)化”方向縱深發(fā)展,讓非語言專業(yè)的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英語語言語言水平和應用能力,并同時在報刊文章所提供的鮮活的語境中不斷加深對專業(yè)知
本書包括:歷史事件年表、委內瑞拉地圖、石油共和國、委內瑞拉公元1600年以前的歷史等內容。
本書包括:古代阿根廷與歐洲人的相遇、殖民時期的拉普拉塔河地區(qū)、帝國改革與拉普拉塔河沖突、殖民秩序的危機與革命等十一章內容。
本書從現代化的角度闡釋了拉丁美洲自前哥倫布時代至21世紀初期的發(fā)展歷程,重點聚焦于該地區(qū)的一個不解之謎富裕的土地上生活著貧窮的人民。作者指出,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悖論,關鍵在于殖民地時代形成的為上層人士服務的體制結構,在獨立后得到加強,并延續(xù)至今。因此,拉丁美洲的現代化,是一種增長但不發(fā)展的現代化,廣大人民未能分享經濟增長
19、20世紀之交,美國人結束了內戰(zhàn),開始集中精力進行大規(guī)模的國內資本主義經濟建設。此間,美國社會也同樣患上過嚴重的“工業(yè)文明綜合癥”,食品安全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勞資矛盾問題、特權階層腐敗問題等等社會肌體的病象也同樣侵蝕、困擾著當時的美國人,但是他們卻最終能夠以自己的智慧與勇氣,在全國范圍內掀起大規(guī)模、全方位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