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韓非子、董仲舒、慧能、朱熹、王陽明這十位哲人及其經(jīng)典基本上能夠代表中國古代哲學的**水平。本書把道問學看作中國哲學的靈魂,并以道問學闡釋中國古代十哲及其哲學的特質(zhì)。首先,通過對《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國語》等經(jīng)典著作的哲學思想的闡釋揭示了中國哲學的原生系統(tǒng)。然后,從古代漢語的哲學特點出發(fā)
建設好中國特色的中國詮釋學,不僅應該借鑒西方詮釋學的精華,而且更加必須發(fā)掘和闡揚中國古代詮釋學的精神、法則與效應,發(fā)掘并弘揚中國歷代哲人學者經(jīng)典詮釋的能力,使之相互闡發(fā)、相互補充、相互融合、共同發(fā)展。本書以歷史觀察為引導,第一,考察中國歷史上一些詮釋學大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派別,追溯其詮釋目的、詮釋思想的歷史淵源,盡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身體觀為指導,合理地吸收運用西方身體理論,在傳統(tǒng)經(jīng)典研究的基礎上,參考有關的研究著作、論文,對中國古代身體思想作出邏輯梳理、科學分析和辨證批判。
書稿除導論外,由六部分內(nèi)容組成,分別為尋本根之妙探大化之賾立成人之道求致知之方通古今之變明為政之要,并從這六個部分分別論述了中國古代哲學的本體論、規(guī)律論、認識論以及格物致知、修身為政等思想,而先秦哲學、兩漢經(jīng)學、佛教哲學、宋明理學等四個時期的哲學思想始終貫穿其中。整體來看,書稿體系完備、層次分明、內(nèi)容豐富、深入淺出,兼
“學哲學、用哲學!痹谖迩甑臍v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孕育了大批思想家,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和哲學經(jīng)典。領導干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繼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汲取其中修身齊家和治國理政智慧,將對提升自身素養(yǎng)、完成時代使命有很大幫助。 本書以解讀中國古代經(jīng)典里的思想智慧為主題,匯集了“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
《畿輔哲學研究(第一輯)》一書是中國古代哲學研究文集,由河北大學畿輔哲學研究中心組稿,作者均為來自國內(nèi)高校的著名哲學學者。河北古稱“畿輔”,河北古代哲學家及其思想為中國哲學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中國古代學術(shù)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書論文按研究主題,分為先秦儒學、漢唐儒學、近現(xiàn)代儒學、經(jīng)典與詮釋和比較哲學五個
《中國哲學原論》共六卷,包括《導論篇》、《原性篇》、《原道篇》(三卷)和《原教篇》,不以個別哲學家為對象,而是以若干名辭與問題為研究中心,貫論中國哲學。重在探尋中國哲學問題與哲學名辭義訓之原始,進而引繹其涵義,觀其涵義演變,并以此彰顯思想義理次第孳生之原。全書本哲學以言哲學史,又本哲學史以言哲學。本書是《中國哲學原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