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梁題刻史料輯錄/白鶴梁題刻研究叢書》在回顧了白鶴梁題刻的發(fā)現和研究的歷史,將白鶴梁題刻的歷史沿革劃分為四個階段,提出了白鶴梁水文題刻的石魚標識不早于唐、已消失的“稱斗”石刻為唐大順元年鐫刻、大量南宋早期題刻反映了中原人士流入四川地區(qū)等觀點,指出了原先根據白鶴梁水文題刻推算的歷史枯水水位的錯誤,并分析歸納了白鶴梁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敦煌是希臘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和中華文化交會的圣地,敦煌莫高窟是不同地域文明交融的藝術時空隧道。《敦煌藝術大辭典》正是一個展示中華文化獨特藝術魅力、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全書收錄敦煌藝術領域詞目近3000條,圖版1000余幅,分門
傳拓與內畫鼻煙壺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的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傳拓,是中國古代思想和文化傳播的有力工具。“方寸之間顯天下”的內畫鼻煙壺,是滿載中國元素的藝術珍品。當一群高中生興趣盎然地拿起撲子做傳拓,拿起竹筆做內畫,他們會與這兩項非遺項目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通過深入的調查、訪談和分析,他們發(fā)現
本書為2008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山東道教碑刻收集、整理與研究”階段性成果,收錄了今山東省肥城市現存的與道教有關的碑碣、塔銘、題記等,計194塊,均為作者田野調查所得,絕大多數為首次公開發(fā)表。每一碑刻首先冠以簡介,其次抄錄碑文,標點分段,間附拓片,計204幅,有效記載了諸多文化遺存。
本書分卷上《齊國簡史》、卷中《齊文化要義》以及附錄三部分,重點講述了如太公封齊、桓管霸業(yè)、晏嬰相齊、田代姜齊各個時期,齊文化中的以人為本、富民惠民的治國方略,變革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理念,尊賢尚功的人才觀,禮法并重的法治思想,構建和諧社會的戰(zhàn)略思想,務實的社會治理思想,為民愛民的廉政思想,構建睦鄰友好關系的外交思想等,對當今社會
本墓為西漢長沙國第二代長沙王之子沅陵侯吳陽的墓葬。墓葬的年代為西漢早期,墓葬的規(guī)格很高,其棺槨結構為一個槨室加一棺和兩個外藏槨。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有漆器、銅器、印章等,尤其是墓中出土的大量珍貴竹簡,有《上計簿》、《閆昭》、《閆氏乘日》和《食方》
《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fā)現與研究叢書》是一套學科發(fā)展史和學術研究史叢書。其內容包括對20世紀考古與文物工作概況的綜合闡述;對一些重要的考古學文化和古代區(qū)域文化研究情況的敘述;對文物考古的專題研究;對重要的文物考古發(fā)現、發(fā)掘及研究的個例紀實。 本書全面介紹和總結了20世紀周原考古的發(fā)現與研究成果,分別對建筑基址、墓葬、
《音樂考古》是“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fā)現與研究”叢書的一種。該叢書由國家文物局組織出版,是世紀性總結中國文物考古經驗與成果的大型著作。 音樂考古學在國際上尚是一門較新的學科,除作者前著《中國音樂考古學》之外,國際國內均罕有該學科系統(tǒng)的基礎理論著作發(fā)表。所以《音樂考古》的出版,具有學科奠基的意義。作者主
《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fā)現與研究叢書》是一套學科發(fā)展史和學術研究史叢書。其內容包括對20世紀考古與文物工作概況的綜合闡述;對一些重要的考古學文化和古代區(qū)域文化研究情況的敘述;對文物考古的專題研究;對重要的文物考古發(fā)現、發(fā)掘及研究的個例紀實。 《仰韶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fā)現與研究叢書》對中國新石器時代中重要的仰韶
《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fā)現與研究叢書》是一套學科發(fā)展史和學術研究史叢書。其內容包括對20世紀考古與文物工作概況的綜合闡述;對一些重要的考古學文化和古代區(qū)域文化研究情況的敘述;對文物考古的專題研究;對重要的文物考古發(fā)現、發(fā)掘及研究的個例紀實。 本書綜述了20世紀吳越文化的重要發(fā)現和研究成果,探討了吳越文化的淵源和文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