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斯密在格拉斯科大學擔任教授時的一部分講義,反映了他從事經(jīng)濟研究開始時期的思想。書中,斯密結合當時英國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論述了財產(chǎn)權、封建制度、私法中取得財產(chǎn)的方法、典當、抵押、契約、分工、國家鑄幣、匯兌、課稅、公債等廣泛的經(jīng)濟問題。全書體現(xiàn)的是斯密一貫的經(jīng)濟主張:特別強調分工在國家經(jīng)濟生活中的作用,強調必須實
《郝言郝語:五位一體教研育人》講到奉獻、團隊、謀劃與實施:提高群體績效的關鍵(母校情之一),做大平臺是一種激勵(母校情之二),認同來自于具體的關愛(母校情之三),豐富化與自主性也是激勵(母校情之四),大學生活:不順是常態(tài)(母校情之五),好老師可以影響學生的人生(母校情之六),總冠軍靠實力和綜合,不靠運氣……等等。
本書為作者多年來在報刊發(fā)表文章的作品選編,共分:一、以史為鑒篇,二、學習心得篇,三、工作體會篇,四、讀書方法篇,五、名人軼事篇,六、知識天地篇,七、哲思箴言篇等。是作者多年來成果的集中匯編。
《吳小如演講錄》由吳小如先生多年在各大學的演講錄音整理而成。正文收六篇文章,分別談詩詞、小學、戲曲。附錄收社會各界人士紀念文章若干,亦從各個側面勾勒出先生治學的嚴謹形象,表達緬懷之敬意。文中穿插先生書法作品、往來書信、著作書影等。
本書收錄了斯密的一批文稿,文稿涉及的內(nèi)容包括:天文學﹑哲學﹑物理學﹑邏輯學﹑形而上學﹑外在的感官﹑模仿藝術﹑音樂﹑舞蹈和詩歌等。這批文稿是作者生前醞釀撰寫的一部貫穿人文科學和優(yōu)美藝術的歷史著作的初步材料,但因發(fā)現(xiàn)該計劃的工程過于浩大,而不得已將其放棄,直至作者去世,這些文稿也未予處理。因此,這本書對于全面了解亞當斯密的
斯密早年曾在格拉斯哥大學講授修辭學和文學,可惜當時授課的講義在他去世前一個星期被付之一炬。1958年,阿伯丁大學的洛西安教授在一次拍賣會上發(fā)現(xiàn)并購買了兩冊手稿,經(jīng)考證為1762-1763年格拉斯哥大學的兩名學生所記,內(nèi)容正是斯密上述講座的聽課筆記。全稿凡30篇,因第一講秩失,故開篇為第二講。本書主要論述修辭學與寫作的各
本書是《學術與政治之間》的補編合集,匯集了作者發(fā)表在各類報刊雜志上的文章,主要是對中國古今之歷史、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等各類問題進行討論,從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和視角,提出理論闡述和評說。
★教育部重點推薦的新課標同步課外閱讀叢書:離別是歌,我們都曾聽過;思念是詩,我們都曾讀過;相遇是緣,我們都曾來過;原來,每次離別都是為了重逢!
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跋明黃君蒨刻本《水滸牌》、《明本潮州戲文五種》后記、清初刊本《皇明四朝成仁録》單篇跋、記大德《南海志》殘卷、日本古刻《成唯識論》跋等。
本書可謂系江湖漁樵者捧出的一盤小紅果,而這份不起眼的蔬果宜分為三輯,曰:心田俚歌,氣息人生,覃思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