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羽全集(共10冊)(精)呂振羽(1900-1980年)》全套共十冊,它是一套自傳文集。記錄了呂振羽的身平事跡和所做的貢獻。呂振羽是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長期致力于中國經(jīng)濟史、社會史、思想史、民族史、革命史以及通史研究。對中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等諸多問題
《二集》是初集的延展,同時反映出一個現(xiàn)象:創(chuàng)作效率迅猛提高。首先,只需將兩集的內(nèi)容在篇幅和時間跨度上粗作比較,就能證明作者近年事文之勤、文事之盛:《余墨集》正文287頁,跨約22.2年;《余墨二集》正文341頁,跨約9.4年①。其次,就《二集》本身來看,宏觀趨勢是著述逐年倍增(請見次頁折線圖 所示)。 《余墨二集》
該書分上下兩編,上編是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與美國管理學學者彼得圣吉的對話錄。兩人談論的話題非常寬泛,涉及東西方文化的異同、生命的起源等問題,南師還相機講解了佛教禪宗修持的基本方法。下編是南師為圣吉等國外友人講解生命科學、認知科學方面的知識。圣吉的提問簡潔明了,南師的回答幽默、睿智,深入淺出,易于理解和把握;而這組跨文化的
《學術(shù)與政治之間》收錄了徐復觀赴臺前后的時事評論和學術(shù)隨筆,這段時期是徐復觀從政治到學術(shù)轉(zhuǎn)變的時期,他把從政的體驗逐漸轉(zhuǎn)化為對中國文化前途的體驗,把這些深切的關懷傾瀉在字里行間,所以他把這類文字定名為“學術(shù)與政治之間”。徐復觀早年文筆辛辣,本書中的很多文章在當時都引起很大的反響、很多的爭議,值得一提的是《我所了解的蔣總
本書主要收錄劉師培以經(jīng)學為核心的學術(shù)著作,是有關劉師培著作的首次匯編,對研究劉師培學術(shù)及中國近代學術(shù)史有重要意義。但受時代局限,該書無句讀標點,閱讀、使用頗為不便。為滿足當今學者學術(shù)研究之需,特整理點校出版。內(nèi)容包括:尚書源流考;毛詩札記;禮經(jīng)舊說;西漢周官師說考;周禮古注集疏;春秋古經(jīng)箋;讀左答記等。
此次收入《云南文庫》的作,涉及哲學、歷史、文學、語言、藝術(shù)、民族、宗教、政治、軍事、外交等諸多方面,包含著豐富的自然、社會和人生哲理知識,體現(xiàn)了高度的人文關懷。閱讀這些作,有助于培育讀者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向上的心態(tài),有助于引導人們?nèi)グl(fā)現(xiàn)、享用、珍惜世界和人生之美,能使大眾的精神世界得以滋養(yǎng)和美化、人格得以陶冶和熏陶
《清華國學書系:梁漱溟文存》是梁漱溟一生重要代表作和文章的精選,包括《批評胡適之先生的人生態(tài)度并述我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1923)》、《中國文化的特征在哪里(1935)》、《中國文化問題略談(1943)》、《我對人類心理認識前后轉(zhuǎn)變不同(1965)》、《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節(jié)選)(1921)等。
《胡適文選》寄語中國讀者:我只希望經(jīng)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們學一點防身的本領,努力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逗m文選》是在《胡適文存》的基礎上,由胡適先生親自甄選的二十二篇文章所組成,意在為中國的年輕朋友準備一本略俱啟蒙思想的普及讀物。全書的篇幅雖然有限,但卻囊括了胡適思想的所有精華,表達了他對于當時中國社會代表性
本書包含自傳及人事記憶與周策縱教授著述目錄兩部分。作者通過數(shù)篇文章回憶了他的童年、青年時期,以及八年抗戰(zhàn)時的親身經(jīng)歷,同時也回憶了他與幾位好友的相識、交往經(jīng)過。著述目錄部分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了周教授數(shù)十年的研究成果,專著與論文、講演等分類明確,并采用中英對照的形式,以便讀者查閱。通過本書,讀者可以深入了解一代漢學大師的成
本書由文史宗哲篇與五四及近代思潮兩部分組成。文史宗哲篇涵蓋了周策縱教授探討古代社會思想、人與大自然觀念,以及與饒宗頤教授探討陶文考釋等涉及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文章;五四及近代思潮部分則收錄了周教授紀念胡適先生的文章以及有關五四運動、中國文化現(xiàn)代化、簡體字的文章。通過本書,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周策縱教授在歷史、哲學與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