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據社會學理論框架和分析方法,對北京市的人口、就業(yè)、分配、社會階層以及城鄉(xiāng)關系等社會學基本問題進行了廣泛調研與分析,對廣受社會關注的住房、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交通等社會熱點問題做了深刻了解與剖析,對日益顯現的征地搬遷、外籍人口管理、群體性心理障礙等進行了有益探討。
這是一部填補空白的研究專著,以美國華人社會存在的“合法代表”和“統(tǒng)獨之爭”這兩個核心政治問題為背景,重點分析和研究了臺灣當局40多年間的僑務政策發(fā)展和演變,并對中國大陸的僑務工作提出建設性的觀點和建議。
談判是國際關系永恒的主題。人們往往會銘記外交談判的結果,卻不了解其間的決策內幕和激烈交鋒,而正是這些不為人知的戰(zhàn)略博弈決定了談判的最終走向。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談判關系到兩國的重大利益,跨度近20年,堪稱大國談判的經典案例。本書運用最新檔案文獻和親歷者口述等珍貴史料,深入剖析中英跌宕起伏的談判歷程。文中以簡潔流暢的文筆完
本書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黨的建設五個部分,精選輯錄湖南全省各界各階層人士助推“科學發(fā)展富民強省”的意見、建議、對策,是中共湖南省委“迎接黨代會邁向新征程”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活動成果的結集出版。
《當代臺灣女性參政研究》是林小芳所主持的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當代臺灣政治發(fā)展與女性參政研究”(項目批準號:09YJC810004)的研究成果。全書共六章節(jié),內容包括緒論、威權統(tǒng)治時期婦女被動參政(1949—1969)、威權松動時期婦女主動參政(1969—1987)、解除戒嚴以來婦女積極參政(1987—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書中闡述了香港政黨演進的歷程,概括了香港政黨演進的特點,論述了香港政黨參政的路徑,對香港政黨與政制的關系、香港政黨與香港社會的關系,以及香港政黨法制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探索了香港政黨政治的類型屬性及在“雙普選”情況下香港政黨發(fā)展的趨勢。這是國內外第一部系統(tǒng)研究香港政黨的著作。
“近!辈粌H是一個“區(qū)域性”概念,同時也是一個“經濟性”概念。從“區(qū)域性”角度看,按照國際慣例,距海港70千米至100千米的地區(qū),即稱為近海地區(qū);從“經濟性”角度看,“近!辈粌H是一般意義上的地理、區(qū)位概念,而且更強調其特有的經濟屬性。它表明,“近!北旧頌殚_放型或外向型的經濟形態(tài)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一般來講,政府治理體
本書從臺灣政治與經濟問題的糾結人手,分析了2008年以前民進黨與商界博弈的相關問題。選舉是臺灣政治生活的核心,選舉是臺灣政黨為了贏得政治斗爭的勝利、上臺執(zhí)政的主要渠道。選舉要籌集經費,商界同其他界別一樣都會為選舉投入政治獻金,而選后商界又企望當選的政黨給予政治回饋。這種復雜的政商關系對臺灣政局走勢和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前
本書是中共北京市委社工委與北京工業(yè)大學合作建立的北京社會建設研究院的又一研究成果,是北京市社會建設藍皮書系列的第二本,全面總結了“十一五”期間特別是2010年北京社會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未來五年北京社會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zhàn),重點思考了“十二五”期間北京社會建設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人口問題、社會公平問題、
《云南政治文明建設報告(2010-2011)》收入了《新階段新形勢下的云南政治文明建設》《云南省人民政協(xié)在協(xié)商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基層黨組織在“橋頭堡”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對云南執(zhí)政能力的挑戰(zhàn)》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