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被稱為子書,是揚雄的代表作之一,遂使揚雄有“揚子”之稱,歷代研究成果甚多,但并未盡善盡美!丁捶ㄑ浴到褡⒔褡g(附導讀)》是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儒學研究中心□017資助項目、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揚雄研究中心□018重點資助項目、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fā)研究中心
《白虎通文獻輯刊》全面收錄、整理了歷代《白虎通》的各種版本以及相關研究性文獻。在編纂體例上,區(qū)分了十卷本、二卷本、四卷本、記錄本等幾大版本系統(tǒng),對于《白虎通義考》《白虎通義源流考》這些散見的文獻也予以輯錄,力求做到系統(tǒng)、完整。雖然目前已經(jīng)多種經(jīng)典著作的版本和研究文獻輯刊面世,但還沒有對于《白虎通》相關文獻的系統(tǒng)匯編和整
鄭玄是我國漢代集大成的經(jīng)學家。他遍注群經(jīng),兼采今、古文,擇善而從,加以己見,從而結束了經(jīng)學內(nèi)部長期紛爭的局面,使經(jīng)學進入一個“小統(tǒng)一時代”。鄭玄經(jīng)注完整保存下來的有《毛詩傳箋》《周禮注》《儀禮注》《禮記注》。三部禮書的注,后人合稱“三禮注”。在整理鄭玄遺著和編寫志的過程中,作者對鄭玄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撰寫了有關研究鄭玄
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蜀王本紀》箋證(上)、揚雄《太玄》的經(jīng)緯思想——結構、內(nèi)涵與意義、揚雄在《法言》中對儒家圣人觀的澄清、揚雄《蜀王本紀》與越南國家及越南民族性、《太玄經(jīng)》與《易經(jīng)》中的“數(shù)”與“變化”、玄的溯源:莊遵《老子指歸》與揚雄《太玄經(jīng)》等。
緯學是東漢時期的顯學,《春秋》緯作為除《易》緯外保存佚文數(shù)量最多的一類緯書,對于認識緯書的本來面貌,探討緯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春秋》緯是一類以儒家學說為主,綜合了當時各種思想資源以解《春秋》經(jīng)的學術成果,其內(nèi)容主要包括了對《春秋》的具體解釋以及寫作原則的闡發(fā),反映了兩漢時期的天人感應思想、
董仲舒與儒學研究(第10輯)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劉氏子書》,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它被近代學者梁啟超稱譽為“漢人著述中第一流”。胡適說:“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書又集道家的大成。”全書內(nèi)容繁富,包羅萬象,涉及到哲學、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天文、地理、農(nóng)學、生物、音律、神話等諸多方面。它可以說是一
《揚雄研究文選》是《四川歷史名人叢書·研究系列》中的一冊,書稿精選了精選1911年以來國內(nèi)外知名學者撰寫的關于揚雄的專業(yè)的學術研究文選。書稿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揚雄的百年研究綜述,第二部分為揚雄經(jīng)典研究論文選,第三部分為揚雄重要論著索引!把芯肯盗小眳R集了老中青三代學人在研究思路、方法和路徑上的推陳出新并以此梳理和
《新編學生國學叢書》囊括了“國學”之精粹。選注者中不乏葉圣陶、茅盾、鄒韜奮、傅東華這樣的學界翹楚。這樣一份業(yè)經(jīng)選注者消化、反芻的國學精神食糧,便于國學入門者吸收。由沈雁冰選注、盧福咸校訂的這本《淮南子》就是該叢書中的其中一本。該書以浙江局刻莊鴻逵校本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為底本,輯《淮南子》俶真、覽冥、精神、齊俗、道應
本書以“道治”為根本視野,著眼漢代黃老“內(nèi)圣外王之道”,對中國道家思想史上的“絕代奇書”《淮南子》展開系統(tǒng)研究!痘茨献印芬粫腔茨贤鮿矠轭I袖的漢代“淮南學派”的理論綱領和思想旗幟,是其基于秦漢大一統(tǒng)王朝政治發(fā)展的經(jīng)驗教訓,全面反思總結先秦以來古典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