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竹木牙角器全集3:木雕器(下)》所選以故宮博物院木雕器藏品為主,酌收全國各地有代表性的木雕器作品。卷首刊有國內著名專家撰寫的綜述文章,每件作品附圖版說明,用中文繁體字出版。全書展示了中國古代工藝品中頗具特色的竹木牙角器的發(fā)展面貌,是閱讀歷史、鑒賞古典文化的精美圖集。
《洛陽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fā)現(xiàn)》匯集了此次文物普查中,全市具有較高價值和代表意義的新發(fā)現(xiàn)188處,其中遺址30處、墓葬10處、古建筑76處、石窟寺及石刻11處、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59處和其他遺跡2處。為全面總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成果,宣傳、展示河洛大地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經市、縣兩級文物部門
《東風西漸:中國西北史前文化之進程》可供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冶金史、科技史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學者和學生閱讀。中國的大西北是我國近現(xiàn)代田野考古學的誕生地之一,在中國考古學發(fā)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稏|風西漸:中國西北史前文化之進程》集中討論了這一地區(qū)史前一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諸考古學文化,系統(tǒng)梳理了以中原系統(tǒng)為根基的
本書收錄陜北地區(qū)出土和征集的商代銅器共239件,對其形制做了分析,反映了陜北地區(qū)出土青銅器的基本情況和考古價值。
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60年來,我國考古事業(yè)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考古事業(yè)的發(fā)展令人矚目。為了檢閱60年來考古工作的收獲,推動今后考古事業(yè)的發(fā)展,國家文物局特組織編寫這本書!吨袊脊60年(1949-2009)》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新中國成立60年來考古研究的成果
在磁州窯類型瓷器當中,紅綠彩是具特色的產品之一。它以鮮艷靚麗的色彩,自由飄逸的畫法,豪放灑脫的風格深受世人喜愛。早期紅綠彩瓷器,因傳世和出土器物有限,更被海內外視若珍藏。考古資料表明,至遲在公元12世紀末的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窯場,已出現(xiàn)在釉面上描繪絢麗色彩的紅綠彩瓷器。它是人類在瓷器釉面上使用多種色彩裝飾的開始
中國木雕藝術歷史悠久,工藝精湛,特色鮮明,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期木雕簡練渾樸,東漢以后,外來藝術肌中聞風格相融合,木雕藝術得以迅速發(fā)展。唐宋時期,木雕藝術得以迅速發(fā)展。漸山實用工藝升華為藝術品,進一步推動廠木雕藝術的發(fā)展,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木雕藝術豐富了木雕的品種與功能。明清時期,木雕藝術發(fā)展至*!吨
殷商玉器是商代后期盤庚遷殷后,由殷商王朝玉器作坊直接組織生產的玉作精品,是中國最早的王室玉器。由于年代久遠,殷商玉器流傳至今的玉器珍品稀少,故而真品備受國內外收藏家追捧。本書作為一本殷墟玉器藝術鑒賞類圖書,雖然略微涉及了殷墟玉器的某些學術觀點,但主要內容是通過介紹安陽殷畿藝術博物館館藏玉器,普及高古玉辯偽知識,有助于廣
《中國殷墟骨文化》作為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項目“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殷墟”叢書之一。系填補殷商文化研究空白之作,作者殷杰系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員,安陽殷墟骨器著名收藏家。據(jù)該叢書主編,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字信研究員在給本書所作序言稱:“殷杰等《中國殷墟骨文化》一書的價值,在于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
《濟寧文物古跡》一書為精裝大16開全彩印刷,內容涵蓋了山東省濟寧市282處市級以上不可移動文物的基本風貌和保護利用現(xiàn)狀,以紀實的筆法和圖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示了濟寧得天獨厚的不可移動文物古跡資源,成為“宣傳濟寧、推介濟寧”的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