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先生(1912-2005),字元白,又作元伯,北京人,滿族。啟功先生是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詩人,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五屆委員,第六、七、八、九、十屆常務委員,是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北京師范
本書是已故學術大家虞愚先生的文集。虞先生一生研究范圍頗廣,諸如哲學、邏輯學、佛學以及文學、詩學都有深入的研究,而其重點則在印度古代因明學,即印度古代邏輯學。本集所收的文章是虞先生一生作品中的精品,共有三個部分:一為因明名學即印度古代邏輯學和中國古代邏輯學方面的論文,10篇;二為佛學書法藝術,5篇;三為文論詩論,3篇
本書為啟功所著,主要講述了書丹,北京師范大學校訓,木鐸金聲一百年,北京師范大學百年校慶,奇峰高節(jié),師垂典則范示群倫等內(nèi)容。
《吳江文稿(上中下)》主要是“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后改革開放時代的作品。收入本文集的作品共分八編:第一編,“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集中若干有關論文,包括參與真理標準討論的本書一文。第二編,“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溝通論”。收入有關論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改革開放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如何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關系的若干
《尹韻公自選集》是作者選取了其個人公開發(fā)表的48篇文章匯集而成的自選集。全書的內(nèi)容較為豐富,有新聞理論研究、新聞史研究、范長江與斯諾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歷史研究及其他問題的研究,其中有些研究具有突破性。
《季羨林全集(第11卷)·學術論著3: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譯釋》包括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譯釋。在新疆殘卷發(fā)現(xiàn)以前,《彌勒會見記》不見于任何典籍,發(fā)現(xiàn)以后,才大自于天下。學者們都認為,它既是一部佛經(jīng),也是一部文學作品。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它一方面彌補了印度戲劇史和中亞佛教傳播史上的一些空白;另一方面又對中國戲劇史的
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麥子比較多,她把麥粒磨成面粉,貼了一鍋死面餅子。我大概是吃出味道來了,吃完了飯以后,我又偷了一塊吃,讓母親看到了,趕著我要打。我當時是赤條條一絲不掛,我逃到房后,往水坑里一跳。母親沒有法子下來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餅子盡情地享受了。干知識分子這個行當是并不輕松的,在過去七八十年中,我嘗夠了
《陳望道譯文集》編錄著名學者陳望道先生翻譯的論著四十六種,分上、下兩卷,大體按內(nèi)容依發(fā)表時間為序編排。上卷主要是包括《共產(chǎn)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社會意識學大綱》、《倫理學的根本問題》等論著在內(nèi)的關于社會革命和人類文化問題的內(nèi)容。 下卷主要是包括《藝術簡論》,《蘇俄文學理論》、《實證美學
《啟功全集》包括文論與書畫兩大部分,較全面地收錄了啟功先生撰寫的專著、論文、詩詞、題跋、書信、日記、講學及口述歷史,并選輯啟功先生創(chuàng)作的繪畫、書法精品等。除努力匯集啟功先生各個時期開發(fā)表的著作、散論和書畫作品外,《啟功全集》的一個特點是收集了啟功先生生前未發(fā)表的文字和書畫,如將未發(fā)表的詩文另集一輯,新發(fā)現(xiàn)的題跋補充到原
饒宗頤先生,1917年生于廣東潮安,字固庵,號選堂。18歲續(xù)成其父所著《潮州藝文志》。29歲以《楚辭地理考》一書名動天下。先后執(zhí)教于無錫國專、華南大學等校。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執(zhí)教于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期間曾擔任京都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法國遠東學院、耶魯大學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學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