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1045—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本卷黃庭堅行書書法亦稱《張大同乞書帖》《為張大同書韓愈贈孟郊序后記》,紙本,34.1cm×552.9cm,凡45行,172字,為黃庭堅在元符三年(1100年)所作,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shù)博物館藏。此卷
鮮于樞(1246—1302),字伯機,號困學山民、直寄老人,元代著名書法家。鮮于樞善詩文,工書畫,文名顯于世,著有《困學齋雜錄》《困學齋詩集》。鮮于樞的書法成就很好,尤工草書,酒酣吟詩作字,奇態(tài)橫生,趙孟頫極推重他。鮮于樞楷書《御史箴卷》,大德三年(1299)作,紙本,現(xiàn)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shù)館。卷后有趙孟頫、鄧文原等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樼穑ń駥偕綎|臨沂)人,后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晚年書法更是爐火純青,達到了登峰造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一說水精宮道人)、鷗波,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蘭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逗菝顕浪掠洝奉}額六個大字為篆書,其余整幅作品以楷書書寫,字跡勻稱,筆勢圓勁流麗,結(jié)構(gòu)布局端莊秀
本書為侯馬盟書的書法精華的總集。侯馬盟書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土以來,以其精美的朱書書寫震驚考古界與書法界,并掀起了研究與學習侯馬盟書書法的熱潮。但受歷史條件所限,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今出版的《侯馬盟書》均未能真實呈現(xiàn)侯馬盟書的書法特色。本書甄選出土侯馬盟書三百五十余件,以高清圖版原大、擴大等方式,展現(xiàn)春秋時期晉國朱書書
本書收錄作者的書法作品368幅,主要選取作者退休以來的毛筆練字作品,按年份順序進行編排。內(nèi)容主要包括與朋友之間的書法作品往來酬贈、祝壽條幅、橫幅、詩詞題字、楹聯(lián)等。這些作品創(chuàng)作靈感均來源于對日常生活點滴的所思所感。
鄧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更字頑伯,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懷寧(今安徽安慶)人。清代乾、嘉時期著名碑學大師。少好刻石,工書法、篆刻。書工各體,以篆、隸為最精,頗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長,形成獨特風格。清李兆洛謂其書“真氣彌滿,楷則俱備,其手之所運,心之所追,絕去時俗,同符古初,津梁后生,一代宗仰!睂η宕
本書內(nèi)容包括:故園情;山靜秋清聯(lián);蘇軾《前赤壁賦》;松篁蘭蕙聯(lián);李白《下江陵》;佳氣江入聯(lián);李白《草書歌行》;山光潭影聯(lián);春消息;唐人詩兩首;精氣神;濤似連山噴雪來;范仲淹《岳陽樓記》;元勛華夏聯(lián);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蘭秀菊芳;春在人入聯(lián)等。
《藻堂翰墨》是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原名譽院長、著名文史學家姚公鶱的書法集,姚公鶱書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為紀念姚公鶱先生百年誕辰,匯編此書。本書選取了姚公鶱的毛筆書法作品一百余幅,以詩詞聯(lián)語為主,還包括少量的書札、手稿以及題詞、題簽,其中有大量姚公鶱原創(chuàng)的詩詞、臨帖心得等內(nèi)容,體現(xiàn)其較好的書法功底和文學素養(yǎng),具有較高的鑒賞
“篆隸筆意”是指在今體書——真、行、草書的體勢與用筆中兼有篆書或隸書或篆、隸書相雜的某些形式與技巧因素,從而在今體書法中含有某種篆隸書意趣。本論題的研究,既將“篆隸筆意”作為一種書法觀念提出,首先對其作出必要的概念涵義界定,樹立一個通用全文的概念應用標準。從而對“篆隸筆意”書法觀念的歷史的形成與發(fā)展進行探源溯流的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