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家論名家/中國書籍·學術之星文庫》由一系列專題中外文學名家論組成,共20論,分四輯:第一輯是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論中國兩位偉大的文學家魯迅、郭沫若;第二輯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歐洲文學史上,也是世界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莎士比亞、歌德、席勒、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高爾基;
《詩探索4》由吳思敬、林莽主編,分為理論卷和作品卷。理論卷堅持高品位和探索性的品質,內容為來自名家或實力雄厚的新銳詩評家或詩人,具體欄目內容包括詩學研究、八十年代大學生詩歌運動回顧、馮娜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選輯、結識一位詩人、姿態(tài)與尺度、詩人訪談、新詩史料、外國詩論譯叢。作品卷是整理詩壇上出現(xiàn)的創(chuàng)新性詩歌作品而成,其中包
20世紀以來,比較文學的發(fā)展備受爭議,尤其經過批評理論的形塑之后,越來越脫離文學本身,從而陷入學科危機。當前重提世界文學觀念,當為應對危機局面的嘗試。如何理解和界定“世界文學”,已成為尋求新的世界秩序和文明格局所不可或缺的觀念視野。重新打開理解“世界文學”的思想方式,乃是當今學術研究的核心議題之一。為了共同探討這一核心
《外國文論研究的學術歷程》是《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總12卷之第3卷。全書總分為五章,其中解放前的文論研究為一章,解放后的文論研究分為四章。按照系列套書的統(tǒng)籌規(guī)劃,該卷秉承套書的總體要求,注重原生態(tài),竭力走進國外文論引介與研究的歷史,以歐美文論、日本文論、馬克思主義文論、俄蘇文論為經線,以學人、學說、學刊為緯線,
《法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是《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總12卷之第6卷。本卷結合具體法國作品、法國作家,分階段考察了從一個多世紀以前開始,法國文學在中國所走過的道路,考察了中國的法國文學研究主題對法國文學家、作品所作出的闡釋與研究。書稿脈絡清晰、材料豐富,有助于中國的法國文學研究工作的推動。
《英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是《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總12卷之第5卷。本書在全面梳理英國文學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系統(tǒng)展示了中國的英國文學研究的脈絡和主要特征,具體解讀了各個時間階段中國關于英國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方面的代表性著述,指出了這些成果的學術價值與創(chuàng)新之處。該卷在總結英國文學研究經驗的基礎上,對該領域有
《美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是《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總12卷之第4卷。本書系統(tǒng)考察和分析了百年中國的美國文學研究的脈絡和重要成果,對學科史的源頭和有關的學術與教學機構進行了梳理和闡釋,時間跨越達一百五十年之久。本書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借鑒計量史學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的方法,對學科發(fā)展的狀態(tài)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達到了
《外國文學研究的多維視野》是《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總12卷之第2卷,屬于總論之二。本卷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多維視野中的外國文學研究約請國內學界在相關領域卓有成就的學者撰寫了12篇文章,分別從其熟悉的領域,如文學與宗教的跨學科研究、文學的社會學批評、世界文學的背景、文化人類學、文學倫理學批評、譯介研究、后殖民語境、
《外國文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是《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總12卷之第1卷,屬于總論之一。全書涉及近百年來我國外國文學研究中的兩個重要問題:方法論和話語轉型。書稿作者高屋建瓴地探討了我國百年來尤其是近三十年來外國文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和話語轉型問題,并對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術史進行了全面觀照和簡明扼要的梳理,全面總結和
《歐美諸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是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總12卷之第11卷。本卷對除歐美五國(美、英、法、德、俄)等主流國家以外的澳大利亞文學、加拿大英語文學、新西蘭文學、東歐文學、拉美文學、西班牙文學、北歐文學,以及古希臘羅馬文學等在中國的學術研究作了系統(tǒng)而全面地整理,在書中詳述了它們在中國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變革及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