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抓住了傳主余光中生命的美和歷史的真,準確、生動、全面地記錄了詩人的瑰麗年華,深刻、細致、精辟地闡述了詩人在創(chuàng)作和學術上的巨大貢獻,分析了他的人格力量的時代意義和人學價值,肯定了他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以能"入"能"出"的辯證態(tài)度,用詩性的語言和理性的詩意使這部評傳達到了精美細致、瀏亮深邃的境界.本書
本書以或出生、或安家、或客居于鼓浪嶼的華僑及僑眷為主要對象,從不同角度反映鼓浪嶼華僑愛國愛鄉(xiāng)、澤被桑梓的功業(yè)。他們從鼓浪嶼出發(fā),輻射廈門乃至全國,興辦實業(yè)、投資市政建設、房地產開發(fā),乃至交通運輸、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等公共建設,為廈門和鼓浪嶼的近代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全書按華僑所涉及的發(fā)展領域劃分章節(jié),包括:鼓浪嶼華僑概述,
該書講述了張元濟不平凡的一生。 出生于名門望族,書香世家。清末中進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總理事務衙門任章京。1902年,張元濟進入商務印書館歷任編譯所所長、經理、監(jiān)理、董事長等職。解放后,擔任上海文史館館長,繼任商務印書館董事長。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2歲。 張元濟是中國近代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與愛
本書精選歷史上九位知名的紅塵女子,所寫的不僅是她們的故事,而且寫她們的情感,寫她們的喜怒哀樂,深刻解讀這些歷史女性,同時解讀她們著名的詩詞作品。
本選題是通俗歷史類。內容是漢代的人物,從君王、文臣、武將、文人、女子、游俠等六個方面,選擇了有代表性的人物下筆,在同一主題下,對人物及其事跡進行了生動地描述,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漢朝各個階層的生存狀態(tài)。作者文字簡練生動,充滿現(xiàn)代氣息。
本書為傳奇作家墨傾城的重要傳記作品,以洗盡鉛華的文字從容優(yōu)雅地勾勒出了三毛跌宕起伏的一生,并對三毛的文人思想與精神價值做了深度的思考,重點剖析了中國青年的叛逆與渴望,一個時代的困惑與浪漫。
本書系北京戲曲藝術職業(yè)學院為紀念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誕辰115周年而編的論文集,20萬字,圖片約30幅,收錄論文約30篇,內容包括往事追憶、荀派表演賞析、荀派藝術特色總結等。書稿作者包括孫毓敏、張正芳等荀派傳人,以及陳培仲、和寶堂等知名學者。本書對于京劇荀派藝術的總結、傳承具有積極意義。
馮氏畫識二種(浦東歷代要籍選刊)
徐嵩年早年曾拜師于吳紹堂,后又拜師于丁甘仁之長孫丁濟萬,晚年立足于中醫(yī)內科,鉆研于中醫(yī)腎臟病學的研究,發(fā)展了龍華醫(yī)院腎病?。本書上篇介紹徐嵩年生平史略,中篇講述其學術思想、臨證經驗與用藥特色、驗方,下篇選述經典醫(yī)案、醫(yī)論
秦伯未為中醫(yī)學家,1919年入上海中醫(yī)專門學校,在名醫(yī)丁甘仁門下攻讀中醫(yī)。畢生致力于中醫(yī)教育和臨床實踐,業(yè)醫(yī)50余年,著述頗豐。本書上篇介紹秦伯未生平史略,中篇講述其學術思想、臨證經驗與用藥特色、驗方,下篇選述經典醫(yī)案、醫(yī)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