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信,1924年11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蘇句容。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47年戴立信畢業(yè)于浙江大學化學系。畢業(yè)后曾工作于上海鋼鐵公司、華東冶金局等單位。1953年技術歸隊調至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上海有機所學位委員會主任
本書為翟光明學術成長傳記,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的一種。傳主翟光明,1926年出生于湖北宜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地質學家,鉆井工程技術專家,為我國油氣勘探和開發(fā)做出了重大貢獻。本書詳細敘述了翟光明院士的學術成長歷程,史料豐富,有很強的學術價值。
作為物理學家,黃祖洽的杰出貢獻主要可陳述為三點:*,黃祖洽與導師彭桓武先生共同奠基和開拓了我國反應堆理論的研究。 。第二,黃祖洽是中國*一位同時參加和指導原子彈研制和氫彈研制的理論物理學家,在中國核武器事業(yè)中立下漢馬功勞。第三,黃祖洽于1980年后從事教育事業(yè),先后出版了《核反應堆動力學基礎》、《輸運理論》等經典教材
本書是第四批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稱采集工程)叢書之一。李博是我國著名草原生態(tài)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年時代曾就讀于華北大學農學院農藝系,1953年畢業(yè)后進入北京大學生物系植物學教研室,1954年起任李繼侗教授的研究助教。有人評價李博說“他幾乎到過內蒙古的每一個地方,走過許多沒有人煙的地帶,他是用雙腳丈量過內
此書為第五批采集叢書之一。王翰章為我國著名口腔頜面外科專家、口腔醫(yī)學教育家,中國口腔頜面外科學與整形外科學創(chuàng)建人之一,國際牙醫(yī)師學院院士,前華西醫(yī)科大學副校長、華西口腔醫(yī)院院長。擅長口腔頜面損傷與畸形整復的診斷與治療方案的設計,在頜面損傷與畸形整復外科學、頜骨血供動力學、皮膚組織血供、人工骨生物學基礎、口腔醫(yī)學信息學等
該書為《科技托起國防夢叢書》之一,定位于以青少年、戰(zhàn)士、預備役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的繪圖讀物。圍繞國防科技的領軍人物、我國著名的核物理科學家朱光亞一生的事跡,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通過一個個故事以精練、生動的筆墨描繪科學家貢獻國防事業(yè)的精彩人生,彰顯他的愛國精神、奉獻精神、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云云編:劉云若研究論叢》收錄了張元卿、毛敏、王培敏、孫玉芳撰寫的研究劉云若的碩士論文,另附錄了一篇《劉云若研究論文(碩士)提要》。此外,在每篇論文之后還附錄了一篇各位作者新寫的《我為什么研究劉云若》,作為對其碩士論文的一種延伸閱讀。孫玉芳的碩士論文原有《劉云若章回小說外*述一覽表》《劉云若主要活動紙媒一覽表》《劉云若
《自我演戲以來》系我國著名藝術家歐陽予倩先生前半生的記錄,講述了他兒時、少時、留學、歸國、創(chuàng)藝、敵后宣傳抗日的經歷。歐陽予倩先生用寫自傳來消除心理上的罪惡感。*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法國大思想家盧梭所寫的《懺悔錄》了。在中國過去也有類似的作品,通常稱為自訟自責自詛等。在他所寫的《自我演戲以來》一書里,開宗明義就說:這篇文字
文藝活動究竟有沒有積極的育人作用和社會意義?要回答這個問題,其中重要的辦法之一就是看文藝名家能否起到積極的引領示范作用。本書通過對當代文藝名家的示范效應的研究,探尋文藝名家的文學活動對社會風向的引導和帶動,討論王安憶、閻連科、賈平凹等文藝名家的示范效應,并對商業(yè)語境中的人文堅守、和各類電影的通俗現(xiàn)代性作出研究。
本書介紹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雷達對抗專家、某干擾系統(tǒng)奠基人張錫祥同志致力于國防安全的每一個重要瞬間,弘揚了他和他的戰(zhàn)友們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在艱苦條件的“三線”建設中自力更生、白手起家、攻堅不畏難的超人精神,忠實記錄了以他為首的一群科技工作者們?yōu)榱藝腊踩陋殱撔械目删葱蜗螅麄円宰钚〉某杀,研發(fā)出我國最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