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璽印作為中國篆刻史上主要的實物載體,至今發(fā)現(xiàn)的數(shù)量有數(shù)十萬枚。近兩百年來,古代璽印材料流失海外的實物逾一萬件,珍稀版本的譜錄亦超過兩千種,將之重新整理存檔,小而言之利于學術利用,大而言之是對歷史文化負責任。以海外個體的博物館或收藏家為單元,派駐拍攝、鈐拓人員赴各處收集璽印資料,出版一套梳理海外璽印材料的叢書。此叢書
日出東方
本書是《解放日報》關于上海的新聞報道。為了真實再現(xiàn)當時的報紙內容,并便于讀者閱讀,重新排版的內容包括:正題名、副標題、作者、版次、期號、刊發(fā)時間、報道內容。正文之后有關鍵詞索引,方便讀者查找書中的內容這些報道為上海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城市記憶。
昆山趙詒琛、太倉王慧言、長洲王欣夫,均為著名藏書家、版刻家。由他們輯印的八年叢刻所收,或從未刊行,或舊刊而僅存。從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趙詒琛、王慧言、王大隆對整理我國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視和所取得的成就;它們本身,也是有關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典籍。
《中國陶瓷大系(套裝共15冊)》是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三代編輯多年精心編撰的《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陶瓷全集》的基礎上,經(jīng)過重新整理、編排和設計之后,精選出了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九大院館)及其他各省市地方博物館的千余件
1875年3月,《小孩月報》在上海創(chuàng)刊,開啟了晚清畫報的序幕。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875年到1912年,全國共創(chuàng)刊、出版畫報近百種。此次《晚清畫報》選輯影印了創(chuàng)刊于清末的十六種珍稀畫報,以饗讀者,其中包括:《花圖新報》《飛影閣畫報》《飛影閣士記畫報》《飛影閣畫冊》《飛影閣士記畫冊》《飛影閣玉記畫冊》《飛云館畫冊》《求是齋
本書共五冊,收錄宋元版書三百余部,依經(jīng)、史、子、集排序,每篇均有著者、刻書緣起、出版機構、書籍流轉及遞修過程的考定,并附彩色圖版,與文字互相印證。涉及的收藏人物均有相關介紹,存在學術爭議的書目則另附專論、專考詳辨。全四色印刷,便于閱讀使用。
本書是《華軒品藏錄:中國繪畫卷》的全新修訂本,是著名企業(yè)家、書畫收藏家張恩榮先生對其所收藏的中國繪畫的總結和解讀。作者著力點并非書畫的真?zhèn)、市場價值等普通書畫愛好者關注問題,他從繪畫的內容及相關或相似的歷史故事、畫家的思想及事跡等方面來解讀繪畫所隱含的歷史價值、思想價值和社會意義,為我們品讀書畫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思路
本書按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整理順序進行編排,將整理后之各卷檔案封面、卷內目錄、考證表一并收錄,并按其裝訂順序進行排列。各件檔案重新擬定題名,由責任者、事由、受文者、文種、稿本、時間組成。
《寧夏民國日報》初期每日出版四開報一張,后改為對開報。除登載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等的電訊稿外,也登載不少寧夏當?shù)氐男侣勈录龋哂休^明顯的地方特點!秾幭拿駠請蟆吩诋敃r發(fā)行量不過千份,大都為黨政機關、部隊所訂閱,廣大群眾較少接觸到。本次將其影印出版,以便利學林和一般讀者。本書選編建川博物館館藏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中國的四百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