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書是中國古代文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卷帙龐大、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參考和實用價值。然而,對於類書的定義,有很多說法,我們在此綜合各家觀點,認為類書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彙編資料,述而不作,主要是對前人著作的引用編纂;二是分門別類,編輯成書;三是供人檢索,便於引用。類書由於編纂者的不同,其用途也不一致。官修類書一般出於政治
《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出版是和中國的改革開放同時起步的。30多年來,《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作為中國科學文化事業(yè)一項重要的基礎建設工程,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1978年,國務院決定編輯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并成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負責此項工作。此后,《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各分卷陸續(xù)出版,至1993年,
此套《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簡明版)總卷數(shù)為10卷,其中正文9卷,附錄索引1卷,總規(guī)模共2000萬字,約3萬個條目,隨文附有1萬幅插圖和表格。《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簡明版)在秉承《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精華的基礎上,設置系統(tǒng)科學,條目內容簡明精煉,在介紹知識時,注重深入淺出,力求簡明易懂;注重采用綜合的寫法,講求
中國國粹藝術通鑒(全12冊)
本書內容包括:綜論總部、司法機構總部、起訴總部、審判總部、執(zhí)行總部、引用書目。
本套叢書文字生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超越了作為工具書的刻板的話語方式,而是一套追求生動、有趣的圖書。它體例新穎,圖文并茂,內容上囊括了歷史、地理、軍事、文化、藝術、科技、探索、旅游、武器,以及自然十大部分的奧秘知識,涵蓋面極廣。對于致力于探索奧秘世界的朋友們來說,這是一個生機勃勃、變幻無窮、具有無限魅力的世界,它將以
中國是法制文明發(fā)達較早的國家之一,而且在四千餘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從未中斷遇,這是世界文明古國中所少有的。因此,中華法制文明的歷史具有發(fā)展的連貫性、傳承性和系統(tǒng)性。法文化的底蘊十分豐厚,遺留下的法制資料浩如煙海。在精蕪雜存的法文化遺產中,不乏超越時空的民主性因素,它是中華民族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也是理想思維的結果。中國古代農
本書是一部有關中醫(yī)內科學古籍文獻的巨著。內容包括:內科總論部、感冒部、咳嗽部、心悸怔忡部、癡呆部、胃痛部等。
在《廣西大百科全書》編纂過程中,編者一直強調五個方面:①全面性。力求集廣西古今知識之大成,全面、系統(tǒng)、翔實地介紹廣西各個門類、各個方面的知識和情況,不能有重要知識遺漏;而且,對每一個重要的知識主題,要盡可能地概括其歷史和現(xiàn)狀,講清核心知識。②科學性。自始至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注重準確性、客觀性,要求“精”字當頭。在實際
本書以古代藥物傳統(tǒng)分類方法為主干,兼顧當代物種分類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汲取已有的本草藥物基原研究和本草圖譜研究的成果,將基原相近之藥圖依次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