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德國藝術史家阿比·瓦爾堡的著作選集,據(jù)1932年德文版原版影印。瓦爾堡去世之后,瓦爾堡圖書館的館長扎克斯爾與他的助手賓,計劃出版六卷本的《瓦爾堡著作集》,但是迫于當時德國的形勢,最終于1932年只出版了兩卷本的《選集》。這兩卷選集共分為五個部分,收錄了瓦爾堡生前已經(jīng)出版的文章與部分講座報道。本次出版,我們還特別收
本書是中國美術史學奠基人王遜積數(shù)十年心血著述的中國藝術通史。《中國美術史》的時間跨度之大,涉及造型藝術之多,所包含的圖片數(shù)目之豐富都是罕見的。作者以其在中國美術史各門類的淵博知識和在文史、哲學、美學等方面的深厚修養(yǎng),全面、系統(tǒng)而扼要地闡述了中國遠古至明清的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美術等藝術門類在各歷史階段的成就和發(fā)展規(guī)律
藝術類學術研究。20世紀上半葉,諸多中國藝術學子先后遠跨重洋求學于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由此形成了一股留學“巴黎高美的中國浪潮”,通過“文化轉移”的漸進過程,隨后在中國現(xiàn)代藝術領域的社會性、技法及藝術層面的發(fā)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闡釋20世紀中國藝術現(xiàn)代性的重要元素。本書對此一歷史進程做了學術上的全面回顧,填補
本書收錄了2023年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yè)作品展中400余件作品,涉及繪畫、雕塑、實驗藝術、數(shù)字藝術、設計、建筑、美術史論、藝術理論等13個院系,集中反映了2023年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yè)創(chuàng)作水平,他們用藝術作品生動記錄了這一偉大的時代、反映和鼓舞人民的創(chuàng)造,把設計作品描繪在祖國的大地上和人民追求美好的生活中,為研究當
本書共分三冊,內(nèi)容主要圍繞本屆“藝術長沙”展覽,收錄了每位藝術家最新創(chuàng)作的作品及著名藝術評論家撰寫的評論文章。本冊為日日試新泉·梁銓。內(nèi)容包括:湘江;梁銓:我的童年;童年的后花園(3);紅爺爺;向傳統(tǒng)致敬;祖先的海;小時候的花園等。
本書以止觀美術館(ZhiguanMuseumofFineArt)所藏七件藏傳佛教藏品的研究論文結集成書,以使更多的人了解這七件藏品的特殊學術和藝術價值。藏品包括造像和唐卡,時代為11世紀至18世紀,,其涵蓋了藏傳佛教藝術史的三個主要方向,即印度與喜馬拉雅藝術對
瑪麗蓮《藝術史》享譽世界,為全球高校推崇的藝術史通識教材,據(jù)哥倫比亞大學的開放課程大綱項目(OpenSyllabus:Explorer)提取全球大學課程大綱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本書作為參考書目出現(xiàn)1745次。作者瑪麗蓮·斯托克斯塔德為藝術史學者、教育家、策展人,曾任美國高校藝術協(xié)會主席、國際中世紀藝術中心主席,
本書是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在激流中前進——中國美術館藏黃河題材美術精品展”的畫冊,收錄了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04位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黃河題材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攝影、水彩、漆畫、連環(huán)畫、素描、宣傳畫等,共131件,分為“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的時代風貌”“黃河之魂鑄精神”三個篇
本書分為繪畫篇、書法篇、雕塑篇三部分。具體內(nèi)容包括:臨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臨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臨明·徐渭《墨花圖卷》;臨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臨(傳)唐·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臨南宋·夏主《溪山清遠圖》;臨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臨北宋·郭熙《早春圖》;臨北宋·范寬《雪景寒林圖》等。
這是一本藝術類圖書。作者許燎源是一位廣泛涉獵設計藝術、建筑藝術、現(xiàn)代陶瓷、雕塑藝術、藝術家具等多個藝術門類的跨界當代藝術家,他在各個藝術門類中成就卓著,具有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本書以圖為主,表達出設計師的多元化設計理念,為現(xiàn)代設計和當代藝術提供了嶄新的視角與思路。如許燎源的水墨作品,既有黑與白的簡素構成,也有色彩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