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中《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被稱為“墨經”!赌印芬粫心浖壿嬎急媾c科學知識為一體,是治墨中最難的部分。為了條理展現(xiàn)乾嘉以來相關學者墨經注疏研究成果,本書撰者于每條經文下,首列各家注疏,繼而以按語形式給出個人考釋與見解,并逐字逐句注釋、翻譯經文。
《子藏》的編纂是華東師范大學“985”工程的重大課題,具體由華東師范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負責此工程的組織和實施。其將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圖書館的力量,并聯(lián)合海內外有關高等院校和學術機構,進行《子藏》編纂出版工程!蹲硬亍肥珍浀母髯又鲿r間,則大致上截止到魏晉南北朝之末,因為這時期諸子百家的特點比較明顯;而研究各子的著
《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戰(zhàn)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并列儒家經典“四書”,是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元典。本書共十四卷,每卷由原文、今譯、注釋、開講四個部分組成:原文精校,今譯暢達,注釋精審,開講通透,一氣貫注。篇后為讀者列出成語及相關章節(jié)鏈接。導讀部分是本書最大特色,對傳統(tǒng)經典
“中國建本珍品名家系列(第一輯)”是當前國內首次對中國建本古籍名家文獻進行系統(tǒng)整理、保護、研究的叢書出版項目。本項目是叢書的首批示范品種,也是叢書的基礎性品種,所收圖書的版本、主題內容、印刷技藝均具有極強的代表性。朱熹為建構理學思想體系而遍注群經,《周易本義》為其《易經》系列的代表性著作。該書在正本清源上下功夫,從而揭
“四書”是儒家的重要經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本書收錄宋代至明清時期對“四書”注釋、考證、訂補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文獻六十余種,其中不乏名家力作,如元張存中《四書通證》、元胡炳文《四書通》、元趙德箋《四書箋義》、明陳琛《陳紫峰先生四書淺說》、清宋翔鳳《四書古今訓釋》、清毛奇齡《四書正事括略》等,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本書作者
《老子文獻兩種》分上下兩卷,為一函三冊線裝古籍整理圖書。上卷為《御注道德經》,其將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等四位皇帝對《道德經》的御注進行搜集整理匯編而成,能使讀者更好地比較各個皇帝對《道德經》的不同理解。下卷為《老子故里仙鄉(xiāng)詩賦》,其將歷朝歷代對老子故里及老子思想進行歌詠的辭賦進行整理,選取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詩
《論語集注》廣收博采,據(jù)統(tǒng)計,共征引古今三十五家之注。相較于以義理思想闡釋為核心的《論語精義》,《論語集注》更重視解讀經文本意。三十五家注中,包含漢魏以至唐宋各家之說。在各注家及注文的選取上,朱嘉真正做到了摒棄門戶之見,博采兼收,凡善皆存;而對原注的去取留存,及各家注文編列次序,亦有其獨特的考慮方式!墩撜Z集注》是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