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盡介紹了冬宮博物館的歷史,并分析了館藏藝術品。冬宮是俄羅斯國家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六宮殿建筑群”中的一個宮殿,坐落在圣彼得堡宮殿廣場上,原為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后辟為圣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它是18世紀中葉俄羅斯新古典主義建筑的杰出典范,最早是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館。它
本書分七章,內(nèi)容包括:全球文物藝術品市場綜述、中國文物藝術品收藏市場、中國文物藝術品全球拍賣市場報告、年度重要拍品圖錄、年度全球文物藝術品行業(yè)大事記、年度文物藝術品行業(yè)政策法規(guī)點評、附錄。
本書圍繞中國十七大名酒及五十六種優(yōu)質酒,共近2000瓶珍貴白酒編寫,通過大量圖片、文字,系統(tǒng)展現(xiàn)了白酒類型多樣化的文化特征;回答了當前中國白酒發(fā)展的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本書針對當下社會對白酒收藏投資的主要關注點,將白酒品種進行順序排列,方便讀者回顧中國白酒行業(yè)歷史發(fā)展進程。
《鋤月廬藏印》系書畫、印章收藏家羅建鋒從其“鋤月廬”庋藏的近萬方明清印章中挑選出上千方印匯編而成。充分展現(xiàn)了“流派印”各個時期、不同區(qū)域、眾多形式的篆刻藝術風貌,其中最早的作品為明代的1543年。書中收錄了幾百方未見原印、或未見鈐拓流傳的印人作品,更是彌補了印史的空白和缺失。書中刊載的原石、印拓圖片多達6000多張,并
本書以歷史脈絡為主線,從汾酒源起入手,從史前到清代,簡述汾酒的歷史、工藝、地位和文化。將建國后的汾酒收藏作為重點內(nèi)容,通過以圖引證、圖文相映的形式詳細地介紹汾酒、竹葉青酒、白玉汾酒、玫瑰汾酒等在各歷史時期的產(chǎn)品分類、瓶型、酒標、包裝情況,逐一羅列,并適當進行考證、辨析;另外還對近年酒類收藏、拍賣市場行情進行系統(tǒng)化研究,
本書展示了國立冬宮博物館(又名艾爾米塔什國家博物館)中極其豐富的繪畫作品收藏。冬宮博物館是世界上最精絕的博物館之一。我們可以欣賞到卡拉瓦喬與喬爾喬納、西蒙·馬丁尼與貝阿托·安杰利科、提埃坡羅、魯本斯和凡·代客、羅吉爾·凡·德爾·維登、斯奈德斯、格瑞茲和華托等大師們的代表作品,還有塞尚、凡·高、高更、馬蒂斯、布丹、弗拉曼
本書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孟席斯圖書館許地山藏書珍本選輯,共收入許地山藏書139種。選刊藏書為明、清和民國時期出版的關于儒釋道三教的特色文獻,以許地山的道教史研究及思想文化史、社會史重要文獻為主。這些藏書也是學術界最為關心的許地山宗教史與民俗學研究資料,亦包含多部著名學者的珍品贈本,具有重要版本和史料價值。
本書按照當代最著名的收藏家王世襄藏品的主要類別,擇其精品,分為“嘉木良才--家具篇”“巧器清音--古琴篇”“神工鬼斧--竹刻篇”“珠光氤氳--銅爐篇”“流光溢彩--漆器篇”“寶相莊嚴--造像篇”“玲瓏萬象--雜項篇”七大類,共計500余件(組)器物。這些器物,或現(xiàn)在珍藏于博物館中,或在各大拍賣會中露面,或收藏于其后人手
本書稿輯錄青年收藏家彭昊博先生所藏浙江省麗水市、溫州市契約文書共4390余件。時間上起明嘉靖十九年(1540),下至公元1991年,以清至民國時期文書為主。從類型上看,有土地典當契、土地買賣契、土地找價契、土地置換契、收字、憑帖、房屋買賣契、合約、分關書、借貸契約、賬單、易知由單、科儀文書、宗教文書、婚姻文書、科舉文書
封泥與甲骨、簡牘同為近代三大中國古代文字遺物的考古發(fā)現(xiàn)。封泥是古代抑印于泥,用以封緘的遺跡。它與作為信驗的璽印同時俱來而又先行廢退。因此,中國印史按其用印方式可以劃分為封泥時代和鈐朱時代兩個階段。前者至遲始于春秋戰(zhàn)國,終于南北朝,其與古璽印制作的由盛轉衰過程相重合。封泥的實物發(fā)現(xiàn)是近二百年的事,具有不容忽視的學術與藝術